释义 |
法语儿童文学Children’s Literature in French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可以溯源至19世纪,当时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是一些可供儿童阅读但并非专门为其创作的通俗读物,包括童话、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这些读物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小读者们的欢迎。其中比较著名的童话和民间传说有《加拿大的殖民者》(1852,F.马里亚特著)、《加拿大传说》(1861,H.R.卡斯格兰著)、《民间故事》(1867,P.史蒂文斯著)、《父辈的土地》(1871,P.拉孔布著)、《失去一个,找回两个》(1849,G.B.德·布舍维尔著)、《石斧和剑》(1877,J.马尔梅特著)、《失而复得的孩子》(1887,J.B.普罗克斯著)、《加拿大圣诞节》(1900,L.H.弗雷谢特著)等。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小说当推L.科南的《在工作与考验中》(1900)和《被遗忘的人》(1900)。前者讲述的是耶稣会殉道者C.加尼埃的故事,后者介绍玛丽城(今蒙特利尔市)的创始人之一L.克洛斯的生平业绩。这两部作品从问世直至20世纪50年代始终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所喜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上述儿童通俗读物经常作为奖品发给魁北克的中小学生,或直接发行到学校,为日后真正的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严格地说,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发端于20世纪初。1915年出现的第一位专门为儿童著书的作家A.拉塞尔特及其作品《童话和传说故事》(1915)的发表揭开了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史的序幕。但标志着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春天到来的还是1920年《青鸟》杂志的创刊。这份由魁北克省圣-让-巴蒂斯特协会发起并主办、且有一大批当时的优秀作家积极撰稿的专业儿童文艺刊物,在最初的20年间为广大少年儿童奉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影响遍及魁北克全省、安大略省法语区,甚至美国的部分地区,而且成为团结北美大陆法语儿童文学工作者之家,他们的许多成名作常常首先在《青鸟》上发表和连载。被誉为“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先驱”的有M-C.达维莉、M-L.德奥德依、马克西娜、E.阿夏尔等人。达维莉堪称加拿大早期法语儿童文学的主将,尤以写历史小说见长,其代表作《佩里娜和夏洛历险记》发表于1923年,曾获大卫奖。这部小说描写两个法国孤儿在新法兰西(今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安家立业的曲折经历,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热情讴歌了北美殖民初期法国移民的创业精神。30年代最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当推马克西娜,她的一些重要作品如《弗隆特纳克的小侍卫》(1930)、《大草原的孤儿们》(1931)、《尼亚加拉的吃人妖魔》(1933)等曾数次再版。法裔作家阿夏尔则是同时期又一位多才多艺的丰产历史小说家、童话家,主要作品有《加拿大道路通往四面八方》(1921)、《黎世留大道》(1925)、《核桃岛的宝藏》(1925)、《美洲的北方人》(1930)、《迷人的枫树》(1932)、《在白旗的波状皱褶下》(1935)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跃在萌芽时期的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舞台的作家始终笔耕不辍,直到60年代仍时有佳作问世。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历史小说、童话创作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以宣传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书籍的出版也显出勃勃生机。先后问世的该类丛书有L加尼翁的《穿过田野和森林》(1931)、O.奥利涅的12集《咱们的家畜》(1933)、A.布拉萨尔的《大自然的秘密》(1935)、H.贝尔纳的9卷本《加拿大小博物学家入门》(1936)、A.迪歇纳的《我国的鸟类》(1939)、M.戈奥弗关于魁北克鸟类的《可爱的邻居》(1940)和《我国的奇花异草》(1943)以及C.梅朗松的《动物学入门》(1944)、《魁北克城市漫谈》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成为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历史原因,此前的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深受法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不论是题材上还是写作手法上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0年法国沦陷后,曾长期独撑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半壁江山的法国儿童文学书籍顿时告罄。这样,独立自主地发展本民族的法语儿童文学、保质保量地向广大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在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工作者的肩上。他们不负众望,一方面积极创设各类儿童文学奖,以鼓励儿童文学创作,另一方面纷纷成立专业的儿童文学出版社,以便儿童文学作品及早面世。一大批儿童文学新秀脱颖而出,不仅壮大了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作家队伍,而且促进了儿童文学创作题材、体裁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终于形成并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作家们试图通过历史小说、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文学载体反映加拿大的历史和现实,对广大小读者进行道德和理性教育,并注意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E.阿夏尔的童话集《奥尔良岛上的两个驼背》(1944)、M.巴尔博的《猎人们的梦》(1942)和《七点钟爷爷的童话》(12卷本,1950~1953)、F.勒克莱尔的诗体童话集《柔板》(1943)和寓言集《快板》(1944)及诗歌集《行板》(1944)、A.拉福蒂纳和G.布利宗的《边远河流的秘密》(1946)、C.奥布里的《善良人复仇记》(1944)等。在历史小说、科普读物长盛不衰的同时,这一阶段童话故事有了长足的发展,尤以诗歌和图画形式推出的童话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业已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在战后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首先在于各类专业性的儿童文学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使原来法语儿童文学创作上各行其是的个体行为变成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果的群体创作活动。比较著名的当属作家B.克莱芒1948年发起成立的少年文艺家协会,该协会虽然只存在6年,却吸引了当时儿童文学界的一代精英,如L.德斯帕洛瓦、E.阿夏尔、C.奥布里、M.-C.达维莉、C.梅朗松、M.戈奥弗等。这一阶段发生的第二大变化是各类儿童文学作品数量激增,且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儿童小说异军突起,动摇了儿童文学中童话的统治地位,并最终取而代之。P.达维莉、M.科里沃和B.克莱芒被公认为战后至60年代最优秀的儿童小说家,他们的主要代表作分别是《愉快的夏天》(1958)、《瓦尼尔的秘密》(1959)、《国王的骑士》(1956)等。 1965年~1970年,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经历了一个停滞不前的曲折阶段。这期间多种儿童文学奖被取消,儿童文学作品数量锐减,前3年仅出约70本儿童图书,后两年竟跌至10本以下。同时,法国和比利时的儿童读物趁机卷土重来,再次占领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作品的市场。很多人不禁担心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会从此走向衰亡。70年代后,为使法语儿童文学摆脱困境、再度辉煌,P.达维莉等一批严肃的有责任感的法语儿童文学家在魁北克发起成立少年联谊会。他们广泛团结作家、画家、出版商、书商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儿童文学讨论会、读书报告会,举办儿童文学培训班、儿童书展,并通过广播电视和新闻报刊等传播媒体大造声势,激发作家的儿童创作热情,调动书商和出版商多出书、出好书的积极性。他们的努力很快收到成效。从70年代中期开始,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重新崛起并再度繁荣,作家创作热情高涨,不断有新的佳作问世。如M.科里沃的《放风筝的男孩》(1974)、A.卡尤的诗体小说《我留给你一片温情》和《我的小淘气睡着了》(1976)、B.勒诺的《奥拉托利会的猫》(1978)、R.普朗特的《我脑中的一扇窗户》(1979)、F.勒克莱尔的《岛之塔》(1980)、F.洛朗热的《唱给计算机的歌》(1980)、L.勒杜的《追寻时间的旅行》(1981)等,不胜枚举。出版界积极响应振兴法语儿童文学的号召,竞相推出各类儿童文艺丛书,为促进加拿大法语儿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菲德”、“继承”、“波利娜”、“椭圆”、“P.蒂斯里”、“平原”、“发言”等各大出版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各种儿童文学奖励活动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儿童文学奖如加拿大法语教师协会文学奖等相继恢复,更多的70年代以后创立,比较著名的有M. -C.达维莉奖、当代青年小说奖、加拿大儿童艺术委员会儿童文学奖、A.贝利斯尔奖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坛出现三个史无前例的景象:其一,彩色和黑白插图在儿童读物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涌现出诸如G.蒂博、R.巴雷、P.贝阿、L.梅特、M.普瓦利耶、L布夏尔、L.勒杜等一大批优秀的插图画家,精彩的文学作品配上栩栩如生的图画,深受广大小读者的青睐。其二,在大力发掘法语儿童文学宝库的同时,开始注重译介加拿大英语儿童读物,目的是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P.蒂斯里出版社先后推出《L.鲍德温的诺言》(1980,M.卡拉汉著)、《听,鸟儿要歌唱》(1980,J.利特尔著)、《恐怖的日子》(1981,B.斯马克著)、《我在佩吉小海湾等你》(1982,B.多亚尔著)等许多法文译著。其三,一些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专业研究机构陆续成立,魁北克拉瓦尔大学开设法国与魁北克儿童文学课,许多有关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研究的专著越来越引起全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界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其中L.勒米厄的《儿童文学的燎原之火》和C.波特万的《论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创作与魁北克属性》等已成为人们研究、了解加拿大法语儿童文学来龙去脉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