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左舜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左舜生1893—1969湖南长沙人 左舜生1893—1969中国青年党首领。名学训,别号仲平,以字行,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评议部主任,鼓吹国家主义。1925年参加中国青年党,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恶毒诬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发表《时事诤言》,替国民党的投降卖国政策辩护,被蒋介石电邀到庐山密谈。1935年又应邀到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任教,并被选为中国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极力为蒋介石的“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革命政策辩护。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政府国防参议院参议员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3月,青年党参加黄炎培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民盟秘书长。后因青年党企图破坏民盟,1946年被民盟开除。1945年11月,任青年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1947年出任国民党政府农林部长。1949年4月逃往香港。1969年在台湾病死。 左舜生
左舜生
左舜生1893——1969名學訓,字舜生,别號仲平,筆名黑頭、阿斗,湖南長沙人,1893年 (清光绪十九年) 生。7歲入私塾,12歲入長沙官立第十八初等小學。1908年考入長沙長邑高等小學。1911年冬畢業。1912年春,入長沙縣立師範學校; 秋,轉入長沙外國語專門學校,學習英語,兼習日語。1914年秋,入上海震旦學院學習法語,三年後輟學。1917年秋赴南京,在同學黄仲蘇家任家庭教師。1919年初,加入少年中國學會,被推選為學會評議部評議員。翌年任評議部主任。1920年春,入中華書局編譯所任職,不久任該所主任,并主編 《中華教育界》、《少年中國》月刊及《少年世界》月刊。1924年9月,以少年中國學會會友身份,與曾琦、李璜在上海創辦《醒獅》週報,任總經理,負責發行工作。1925年春,加入中國青年黨。1926年7月,被選為青年黨第一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6年秋,由中華書局資助,赴法國留學。1927年9月返國,仍回中華書局任職。1930年7月,與陳啓天在上海創辦《鏟共半月刊》。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又與陳啓天在上海創辦《民聲週刊》,主張“停止内争,一致對外”。1932年辭去中華書局職務,至復旦大學、大夏大學任教。1935年4月,應邀至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任教; 同年7月,青年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旋於其寓所闢室成立現代研究室,附設圖書館,並發行《國論月刊》。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以青年黨代表資格被聘爲國防參議院參議員。1938年6月,任第一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此後第二、三、四届均連任參政員。並在武漢創辦青年黨報紙《新中國日報》,一度任經理。1941年3月,任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秘書長。1945年11月,青年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選為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1946年1月赴上海,創辦青年黨報紙《中華時報》,及中國人文研究所,又恢復《青年生活》月刊;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4月,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部長。1949年4月去臺灣; 9月去香港,在香港創辦《自由陣綫》, 并先後在香港新亞學院、清華書院講授中國近代史。1969年9月去臺灣; 同年10月16日在臺灣病逝。終年76歲。著有《萬竹樓隨筆》、《近三十年見聞雜記》、《中國近代史四講》、《文藝史話及批評》、《黄興評傳》、《左舜生選集》等。 左舜生 湖南长沙人。名学训,以字行。1918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至1924年任学会评议部主任。1924年与曾琦等创办《醒狮周报》,鼓吹法西斯主义,进行反苏、反共、反人民宣传。1925年加入中国青年党,次年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32年起,先后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任教。由于沟通国民党最高当局有功,1935年任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国民党指定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书长。1945年任青年党宣传部长。1946年11月代表青年党宣布参加伪国民大会,次年参加国民党政府,任农林部长。1949年去香港。1969年10月16日在台湾病死。左联五烈士 1931年2月7日晚,李求实(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女)、殷夫等五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史称“左联五烈士”。 左舜生 左舜生1893—1969现代学者。名学洲,号仲平,以字行,长沙人。1911年入长沙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英语。1914年秋入上海震旦学院学习法语,与曾琦、李璜等同学。1918年参加李大钊、王光祈等筹组的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曾在南京发动学生罢课。同年7月被推选为少年中国学会评议部评议员,后任评议部主任。1924年9月,与曾琦、李璜等人在上海创办《醒狮》周报,作为中国青年党机关报,并任该报总经理,以鼓吹国家主义为宗旨,并宣称“反对苏俄在中国宣传共产……是我们国家主义者引为责任的” ( 《答共产党并质恽代英君》)。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青年党,次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25年,在南京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第五届年会上,他操纵会议对该会《一九二三年苏州大会宣言》进行修改,将带有唯物史观的第五条全文推翻,并将第六条中提倡青年进行民族独立运动的词句取消。1930年7月与陈天启在上海创办《铲共半月刊》; 次年两人又创办《民声周报》。1923年辞去中华书局职务,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任教。1945年11月,任青年党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1947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农林部部长。1949年4月去香港,创办反共刊物《自由阵线》,并先后执教于香港新亚学院、清华书院。1969年去台湾,同年病逝于此。 ☚ 李达 余志宏 ☛ 左舜生 左舜生1893—1969原名学训,号仲平,以字行。长沙人。上海震旦大学毕业。1920年春任中华书局编译所新书部主任,负责出版《新文化丛书》、《教育丛书》、《少年中国学会丛书》等,并主编《少年中国》月刊。1924年任《醒狮周报》总经理。次年加入中国青年党。1930年参与创办《铲共》半月刊,进行反共宣传。1935年任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46年在上海创办反共刊物《中华时报》、《青年生活》。1947年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1949年秋去香港。著有《中国近代史四讲》、《黄兴评传》、《左舜生选集》等。 ☚ 康德 张平子 ☛ 左舜生 左舜生1893—1969青年党领导人、青年党报刊的主持人。名学训,字舜生,别号仲平,湖南长沙人。1911年起,先后在长沙外国语学校、上海震旦学院学习,通晓英、日、法等国语言。1919年,受聘为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主任。1919年参加筹备“少年中国学会”,后担任了该会评议部主任并负责主编《少年中国》月刊,鼓吹国家主义。从1924年起,主编、创办青年党多种报刊。1924年9月,任《醒狮》周报总经理。1930年7月,与陈启天在上海创办《铲共半月刊》。1931年在上海创办《民声周刊》。1938年在武汉创办《新中国日报》。1946年在上海创办青年党报纸《中华时报》。1949年在香港创办《自由阵线》。这些报刊攻击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为国民党政府的内战独裁方针服务。曾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教书。1935年任青年党委员长。1947年参加国民党政府任农林部长。1949年去香港。1969年10月在台湾病逝。 ☚ 世界公益报 只供一人阅读的报纸 ☛ 左舜生1893—1969名学训,字舜生,别号仲平,笔名黑头、阿斗。湖南长沙人。中国青年党主要首领之一。1911年入长沙县立师范后转外语专门学校。1913年入上海震旦大学习法文。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新书部主任。1924年与曾琦等创办《醒狮》周报,任总经理。鼓吹国家主义,反对共产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青年党。次年7月当选为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30年与陈启天等先后创办《铲共半月刊》、《民声周刊》,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提出与国民党休战的口号。1935年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任教。同年7月被推举为青年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西安事变发生后,反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期间历任国防参政员、国民参政员。1941年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书长。1945年随黄炎培等访问延安, 调解国、共两党关系。次年参加“国民大会”。1947年任国民党政府农林部长。1949年9月赴香港创办反共刊物《自由阵线》。1954年10月任台湾国民党当局“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7年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69年7月在台出席青年党十二大,当选为该党主席。同年10月在台病死。其著作有《反共政治论集》《中国近代史话初集》、《梁启超生平及思想与著作》等。 左舜生1893—1969字学训,湖南长沙人。1914年,赴上海入震旦学院,学习法语。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4年9月同曾琦、李璜创办《醒狮》周报,任总经理,积极从事反苏、反共的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青年党,在青年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1930年,与陈启天等创办《铲共半月刊》,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创办《民声周报》,提出与国民党休战的口号。1935年7月,在青年党“八大”上被选为委员长。1941年代表青年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因和国民党秘密勾结,被民盟开除。1947年4、5月间青年党参加蒋介石反动政府,左出任农林部长。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时,逃离大陆,在香港创办反共刊物。1969年10月16日病死于台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