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茨 楚茨《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饗,故君子思古焉。”三家《诗》无异义。《序》言“思古”,即所谓“陈古以刺今”者。宋人驳之,朱熹云:“自此篇至《车舝》凡十篇,似出一手。词气和平,称述详雅,无讽刺之意。《序》以其在《变雅》中,故皆以为伤今思古之作,诗固有如此者,然不应十篇相属,而绝无一言以见其衰世之意也。窃恐《正雅》之篇有错脱在此者耳。《序》皆失之。”(《诗序辨说》)其说颇有见地。此实为周王秋冬祭祀祖先,祭后私宴同姓诸臣之诗。全诗六章,每章十二句。写丰收之后,秋冬祭祀宗庙的宏大场面及祭祀的具体经过,末以祭毕欢宴作结。因诗中言农事较多,故有人疑此诗与《信南山》、《甫田》、《大田》四篇为《周礼》所记载之《豳雅》,可备一说。全诗气格宏丽,结构严密,写祭祀过程有境有态,有条有理,然又不乏精语险句。同为祭祀乐歌,此诗与屈原《九歌》相比,前者庄敬,后者佻𠉂;前者严谨,后者疏宕。 正显出《雅》《颂》与《楚辞》的不同风格。 ☚ 鼓钟 信南山 ☛ 楚茨
【注释】 ①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茨(ci 词):蒺藜。言:动词词头。抽:除去。棘:刺,这里指蒺藜。②蓺(yi 义):即“艺”,种植。黍:一种谷物,籽粒为黄粘米。稷:一种谷物,即谷子,籽粒为小米。一说稷即高粱。③与与:茂盛的样子。翼翼:茂盛整齐的样子。④庾(yu 雨):用草席做的圆形露天粮囤。亿:满。(以王引之《经义述闻》说) ⑤为(wei 围):做。享:献。妥:安坐。侑(you 又,又音yi义):劝。介:求。景:大。⑥济济:严肃恭敬的样子。跄(qiang 枪)跄:步趋有节的样子。絜(jie 杰):“洁”的古字,洁净,这里意为弄干净。烝:冬祭。尝:秋祭。⑦或:有的人。剥:指宰剥牲畜。亨:“烹”的古字。肆:陈设。将:捧持而进。⑧祝;祠庙中管司祭礼的人,殷周时专设此官,称“太祝”或“大祝”。祊(beng 崩):宗庙门内设祭坛的地方。明:完备。是:此。皇:借为“往”,到来。神保:指祖先神灵。是飨(xiang响):享用这些祭品。是,此。飨,常指用酒食待人,这里意为享用。⑨孝孙:主祭人。报:报祭。介:求。⑩爨(cuan 窜):烹调煮饭。踖(ji 及)踖:敏捷恭敬的样子。俎(zu 阻):祭祀时盛牲的礼器,青铜制或漆器。孔:很。硕:大。或:有的人。燔(fan 烦):烧,这里指烧肉。炙(zhi至):烤肉。(11)君妇:主妇。莫莫:恭敬的样子。豆:古食器。庶:多。(12)献酬:相互敬酒。主人先劝客饮叫献,客人回敬叫酢。主人先自饮又劝客叫酬。卒度:尽合法度。卒,尽。获:得其宜。(13)是格:到这里。格,至。攸:语助词。酢:酬报。(14)熯(nan 罱):敬惧。式:语助词。愆(qian 千):差错。(15)工祝:即太祝。工,官。致告:传告。古时太祝即为男巫,被认为能沟通人神。这里的“致告”即把神灵旨意传达给后世子孙。徂(cu殂):往。赉(lai赖):赏赐。(16)苾(bi必):浓香。(17)卜:给予。百:言其多。几:借为“期”,有一定期限。式:法式,成规。(18)齐:齐备。稷:敏捷。匡:端正。敕:通“饬”,严正。(19)锡:赐。极:中和之福。(20)戒:告,奏乐以告礼成。徂位:回到祭前之位。(21)具:都。止:语助词。皇尸:又称“尸”,假扮作神灵代替受祭的活人。皇,表赞美的形容词。(22)聿:犹“乃”,于是。(23)宰:又称宰夫,即厨师。废彻:撤去祭品。迟:慢。(24)备:全。燕私:祭祀后的亲属私宴。燕,此通“宴”。(25)绥:安,此指安享。后禄:祭祀后的口福,指祭后享用祭品。禄:福。(26)将:美。(27)稽首:一种跪拜礼。这是说宴后行礼告别。(28)考:长寿。(29)惠:顺利。时:好,善。尽之:尽其礼仪。(30)替:废。引:延续。之:指代祭祀礼仪。 【译文】 地里长满簇簇蒺藜,要把它们全都除去。从来如此这是为何?我要种上黍米小米。我的黍苗多蕃盛,我的谷苗出得齐。我的米仓都已盈满,我的粮囤都已充溢。用来酿酒用来做饭,用它供神用它祭祀。请来安坐敬上美酒,求神赐我无边福气。步趋有节容止严庄,洗净你的供品牛羊,秋祭冬祭用它献飨。有的宰剥有的烹煮,食物摆开酒菜端上。太祝站在庙内祭坛,万事齐备安排得当。列祖列宗光临庙内,各位神灵接受祭飨。主祭孝孙有庆吉祥,报祭求神赐给洪福,安善快乐万寿无疆! 掌灶庖人敏捷慎敬,盛肉俎几硕大无朋,烧肉烤肉人忙不停。主妇举止肃穆端重,豆盘众多菜肴丰盛,恭敬招待贵客嘉宾。主宾敬酒来往频繁,举止文雅礼仪周全,谈笑适度合乎规范。祖先神灵都已降临,报祭求神赐给洪福,保佑万寿酬报子孙。我们十分恭谨敬惧,礼仪周到毫无错失。司祭太祝传下话来,先祖来赐孝孙福气。祭献的供品味道馨香,神灵喜爱这些饮食。百般福禄先祖赐你,祭期有定合乎法式,那样齐备那样敏捷,那样隆重那样整饬。永久赐你中和之福,成万成亿无边无际! 祭祀礼仪进行完整,末尾钟鼓奏起乐声,孝孙归位祭礼告成。司祭太祝传神话语,神灵全都颇有醉意,皇尸这才将身立起。礼送皇尸敲起铜钟,神灵于是也踏归程。诸位庖人还有主妇,迅速撤下祭物供品。各位父老各位兄弟,畅叙情意阖家燕饮。乐队都入寝庙奏曲,安然享用祭后酒食。那些菜肴味道鲜美,喜庆祥和毫无怨隙。酒已喝足饭已吃饱,老少大小叩头致礼。神灵喜爱这些饮食,使你长寿绵绵无期。非常顺利非常圆满,礼仪法度尽周尽致。但愿后代子子孙孙,不废礼仪永久保持。 【集评】 宋·朱熹:“吕氏曰:《楚茨》极言祭祀,所以事神受福之节,致详致备。所以推明先王致力于民者尽,则致力于神者详。观其威仪之盛、物品之丰,所以交神明、逮群下。”(《诗集传》卷十三) 清·姚际恒:“(“我孔熯矣,式礼莫愆”)承上接下,妙于无痕。”“煌煌大篇,备极典制。其中自始至终,一一可按,虽繁不乱。《仪礼·特牲》、《少牢》两篇皆从此脱胎。”(《诗经通论》卷十一) 清·方玉润:“(首四句)追叙田工之始,是长篇展局法。”“(“我孔熯矣,式礼莫愆”),承上起下,略为停顿,是中权过脉法。”“自此篇至《大田》四诗,辞气典重,礼仪明备,非盛世明主不足以语此。”“通篇层次井然,一丝不乱。”(《诗经原始》卷十一) 清·牛运震:“(一章)此祭祀诗也,从农事引入便笃厚。‘楚楚’言‘茨’,‘抽’言‘棘’,是互句法。‘仓’言‘盈’,‘庾’言‘亿’,亦互句法。”“(二章)四‘或’字正与‘济济跄跄’相应。……‘皇’字有昭明发扬之意,用来有气焰。”“(三章)‘为俎孔硕’、‘为豆孔庶’隔句对法。‘君妇莫莫’写得深静入神。执爨、君妇、宾客三层叙极分明。两‘卒’字言终事无倦也。此二句便括得洋洋祭典。……写祭事及于笑语便觉情致妍溢。”“(四章)中间加一慨叹神理动荡。‘神嗜饮食’写得情致充悦,仁孝之思油然懓然。‘如几如式’语奥而细。”“(五章)只‘神具醉止’一语,写得款洽和畅,说鬼神祭祀直如宾客燕会事,妙。‘废彻不迟’写得精神,到底无懈笔。此处预钩末章燕寝,妙。各章之末俱以祝厘介福结之,独此章法变。”“(六章)重提‘神嗜饮食’,荣幸歆动。回旋祭事,余情缭绕入妙。”“奥衍宏博。篇中‘神保是飨’、‘介福’、‘万寿’之词,反覆重叠,几于累幅,此颂祷绸缪之至,复而不厌。……此篇叙祭祀之事最为详备,直如一则《礼经》。然意思笃厚,情致生动,终不是呆疏礼书也。”(《诗志》卷五) 近·吴闿生:“旧评:……(六章)借庆词总结,笔意高妙,无迹可寻。又云: ‘苾芬’句结上‘黍稷’、‘牛羊’;‘俎豆’、‘既齐’二句结上‘济济跄跄’、‘踖踖’、‘莫莫’、‘卒度卒获’;‘神嗜饮食’以下代诸父兄作祝词,结得极古茂生动。”(《诗义会通》卷二) 今·陈子展:“孙鑛云:‘气格闳丽,结构严密。写祀事如仪注,庄敬诚孝之意俨然。有境有态,而精语险句,更层见错出,极情文条理之妙。读此便觉三闾《九歌》微疏微佻。’按:此正道出《雅》、《颂》与巫音《九歌》不同处。”(《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总案】 这是一首周代统治者祭祀祖先的乐歌,极为详尽完整地记叙了周王祭祖典礼的全过程。开头先从农事起笔,由垦荒到丰收,再到祭祀获福。二、三章铺陈牲醴的洁净、供品的丰盛、参加祭礼人员的勤勉恭敬。四章主要写祝致神语,五章写送皇尸归神,六章写祭后家族欢宴。如此繁复的礼仪,作者不仅在结构安排上,而且在细节描写、气氛烘托上都写得丝丝入扣,有条不紊,颇具匠心。而且这样一首篇幅浩大的诗篇,能写得让人感到一气呵成,一无败笔,也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深厚文学修养和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此外,这首诗对于周代祭礼的研究,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毛传》曾说这首诗的主旨是“刺幽王”,因为幽王时政赋繁重,田多荒芜,祭祀不飨,所以君子思古而作此诗。但从诗本身的内容和流露出的情绪看,此说恐不足信。 楚茨
【注释】①楚楚:丛生貌。茨:茨藜。②抽:除掉。棘:刺,茨藜。③艺:种植。④与与:茂盛貌。⑤翼翼:整齐而茂密。⑥庾:露天谷堆。亿:满,盈。⑦妥:安坐。侑:劝进酒食。⑧介:求,赐。景福:大福。⑨济济:恭敬、严肃貌。跄跄:行走有节奏貌。⑩絜:洁。(11)烝:冬祭。尝:秋祭。(12)亨:烹调。(13)肆:陈设。将:端着。(14)祝:太祝,掌宗庙祭祀的官员。(15)孔明:很完备。(16)皇:往,前来。(17)神保:先祖之神灵。飨:享受祭祀。(18)孝孙:主祭者,指周王。(19)介福:求福,赐福。(20)执爨(cuàn):司厨,炊事人员。踖(jí)踖:敏捷而恭谨。(21)俎:铜制礼器,以盛肉食。孔硕:很大。(22)燔:烧肉。炙:烤肉。(23)君妇:群妇。莫莫:恭敬谨慎貌。(24)豆:食器名。庶:多。(25)卒度:完全符合礼仪法度。(26)卒获:都守规矩。(27)格:至。(28)万寿攸酢:乃酬报以万寿。(29)孔熯 (nǎn):很恭敬。(30)莫愆:没有差错。(31)工祝:祝官,太祝。致告:代神致辞。(32)徂:往。赉:赏赐。(33)苾(bì)芬:香喷喷。孝祀:祭祀。(34)卜:赐予。(35)如几:按时。如式:合乎礼制。(36)齐:庄重、整齐。稷:敏捷、有诚敬之意。(37)匡:端正。敕:严整。(38)锡:赐。极:好福气。(39)时:是。(40)戒:准备。(41)徂位:回到主祭的位置。(42)具:俱。(43)皇尸:装扮祖先之神灵者。(44)诸宰:指冢宰、家臣之流。(45)废彻:撤下祭品。(46)绥:安享。后禄:神赏赐之福。(47)将:嘉,善。(48)稽首:叩头跪拜。(49)惠:仁慈。时:善良。(50)勿替:不要废弃。引之:长久继续下去。 【鉴赏】这是周王祭祀先祖之诗。 全诗六章。此诗中有四种形象要区分清楚。一是“孝孙”“曾孙”,指主祭者周天子;二是“神”“神保”,指先祖神灵;三是“尸”“皇尸”,指先祖神灵的替身;四是“祝”“工祝”,指祭祀典礼的司仪,又充当先祖神灵的传话人。弄清这四种形象,对理解诗意很有帮助。 首章写农业丰收。茂密的蒺藜,把它铲除干净。自古以来为何这样干呢?是因为我要在这里栽种黄米和高粱。今年,那黄米长得很旺盛,高粱长得很茂密,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农作物收割后,我的仓库已经装满,露天粮囤也装得鼓圆。然后做成酒食,用来供神祭祖,用来请尸安坐品尝酒食,以求神灵赐予洪福。 二、三章写祭祀盛况。参与祭祀的人仪态端庄,把牛羊洗得干干净净,用以作为冬祭、秋祭的祭品。有的剁肉,有的炖汤;有的摆牲,有的献上。祭祝在庙门内致祭,祭典非常堂皇。先祖神灵降临宗庙,享用香喷喷的祭品。主祭者周天子将有吉祥,先祖会赐予洪福,使之万寿无疆。司厨行动敏捷,将肥大的肉块置放案上。有的烤烧,有的煎炒。群妇手脚麻利,将丰盛的菜肴装满食器。参与祭祀的宾客相互敬酒,仪表笑语均合法度。先祖神灵到来,将赐给孝孙大福与健康长寿。 四、五章写祭祀获福。我们都很恭敬,礼节上没有差错。工祝传达神灵的话说:你的祭品香喷喷的,神灵很爱吃。你的祭祀及时而又符合要求,你的态度严肃而恭谨,神灵将赐给你无穷无尽的幸福。礼仪齐备,钟鼓都已备好,孝孙到了主祭的位置上。工祝又来传话说:先祖神灵已经喝醉了。于是乐队敲钟奏乐,欢送皇尸,神灵也随之归去。诸宰、群妇收拾祭品,家庭私宴即将开始。 末章写祭毕私宴。乐器移到后堂演奏,享受祭祀之后的福禄。菜肴又美又香,大家都十分满意,毫无怨言。已经喝醉,已经吃饱,大家一齐向周王叩头说道:神灵爱吃你的美食,使你长寿;先祖仁慈善良,将尽量赐福给你。愿你的子孙后代,永远继承发扬,不要废弃美好的传统。 《诗序》说:“刺幽王也。……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其意是说:此诗写的虽是盛世景象,用心却是为了讽刺现实。这种说法不符合诗意。凡怀古伤今之作,在行文词气之间,总会流露感伤凄凉的调子。然而此诗却无这种伤时之感,当是西周盛世的作品。 《楚茨》楚楚者茨,(一) 蒺藜长得密而旺, 言抽其棘。(二) 把那荆棘清除光。 自昔何为? 从古这样干什么? 我艺黍稷。我种那黍子和高粱。 我黍与与,(三) 我的黍子一簇簇, 我稷翼翼。(四) 我的高粱一行行。 我仓既盈,足足的装满了我的仓, 我庾维亿。(五) 满满的囤在那场上。 以为酒食,(六) 用来酿酒、用来做饭, 以享以祀,(七) 用来献神、用来祭祖, 以妥以侑,(八) 用来请尸、用来敬鬼, 以介景福。求的那福气大呀没法数。 济济跄跄,(九) 大家态度恭敬端庄, 絜尔牛羊。(十) 洗净了牛、洗净了羊。 以往烝尝,秋祭冬祭去到现场, 或剥或亨,(十一) 有的剁肉、有的炖汤, 或肆或将。(十二) 有的端盘、有的捧上。 祝祭于祊,(十三) 祝人求神在庙门内, 祀事孔明。(十四) 祭典多么的堂皇。 先祖是皇,(十五) 祖宗到这儿来享受, 神保是飨。(十六) 神巫把这些祭品尝。 孝孙有庆,(十七) 主祭的人呀大吉祥, 报以介福,报酬你大大的福气, 万寿无疆。又使你呀“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十八) 掌灶的小心又快当, 为俎孔硕。(十九) 肥大的肉呀放案上。 或燔或炙,(二十) 烧的美、烤的香, 君妇莫莫。(二十一) 妇女们工作细心肠。 为豆孔庶,(二十二) 席面上菜肴多花样, 为宾为客。(二十三) 宾呀客呀请来尝。 献酬交错,(二十四) 主客敬酒来又往, 礼仪卒度,(二十五) 礼节全都合规章, 笑语卒获。(二十六) 谈呀笑呀都恰当。 神保是格,(二十七) 神巫这时也到场, 报以介福,报酬你大大的福气, 万寿攸酢。(二十八) 报酬你长寿而健康。 我孔熯矣,(二十九) 我们多么恭敬呀, 式礼莫愆。(三十) 礼节上没有出错差。 工祝致告,(三十一) 司仪宣告了神的话, 徂赉孝孙。(三十二) 神赐孝孙福气大。 苾芬孝祀,(三十三) 祭品美,祭品香, 神嗜饮食。神灵爱它把它尝。 卜尔百福,(三十四) 给你的福禄有百桩, 如幾如式。(三十五) 象有预兆、有式样。 既齐既稷,(三十六) 既迅速又快当, 既匡既敕。(三十七) 既端正又谨慎。 永锡尔极,(三十八) 永远赐给你大福气, 时万时亿。(三十九) 是一万呀是一亿。 礼仪既备,祭祀仪式都已齐备, 钟鼓既戒,(四十) 钟呀鼓呀都已准备, 孝孙徂位。(四十一) 孝孙走上了主祭位。 工祝致告,(四十二) 司仪传下神灵意, 神具醉止,神灵们都喝醉了, 皇尸载起。(四十三) 尸神离开了神位。 鼓钟送尸,敲起钟,送尸神, 神保聿归。神巫们一起都动身。 诸宰君妇,膳夫们、妇女们, 废彻不迟。(四十四) 赶快收拾那祭品。 诸父兄弟,叔伯们、兄弟们, 备言燕私。(四十五) 大家一块来宴饮。 乐具入奏,(四十六) 乐器移后堂来演奏, 以绥后禄。祭后的福气来享受。 尔肴既将,(四十七) 你们的菜肴美又香, 莫怨具庆。(四十八) 没嫌弃,都欣赏。 既醉既饱,饱了饭、醉了酒, 小大稽首。小小大大都叩头。 神嗜饮食,神对饮食多嗜好, 使君寿考。叫主人长寿活到老。 孔惠孔时,(四十九) 多顺情、多合理, 维其尽之。样样礼节都做到。 子子孙孙,儿孙们,儿孙们, 勿替引之。(五十) 莫荒废,要长保。 注 释 (一)朱熹:“楚楚,盛密貌。茨,蒺藜也。” (二)杨树达:“言,语首助词,无义。” 何楷:“黄震云:言抽其棘,与言刈其楚,语意正同。昔,古也。抽除茨棘,以利农事,从古而然。” 朱熹:“有抽除其棘者,古人何乃为此事乎?盖将使我于此艺黍稷也。” (三)何楷:“与,党与也。曰与与者,黍黍相并,如人之俦侣也。” (四)何楷:“翼,羽翼也。曰翼翼者,稷稷相辅,如鸟布翅相接也。” (五)毛亨:“露积曰庾。” 马瑞辰:“庾,盖今俗所谓囤者,以席为之,但露其上,故《传》以露积释之。” 王引之:“家大人曰:亿亦盈也,语之转也。亿字本作意,或作意,又作臆。《说文》曰:‘𢡃,满也。’《方言》曰:‘臆,满也。’……维亿,犹既盈也。此亿字但取盈满之义,而非纪其数,与万亿及秭之亿不同。” (六)陈奂:“以者,以黍稷也。凡酒食,以黍稷为之。” (七)郑玄:“享,献。” (八)严粲:“以妥,谓拜尸使安坐也。” 朱熹:“侑,劝也。” (九)毛亨:“济济跄跄,言有容也。” 严粲:“钱氏曰:大夫、士从君牵牲之容也。” 郑玄:“言威仪敬慎也。” (十)孔颖达:“乃鲜絜尔王所祀之牛羊,以往为冬烝秋尝之祭也。” 何楷:“絜通作洁。” (十一)孔颖达:“或解剥之者,或烹煮之者。” (十二)严粲:“或肆陈其骨体于俎者,或奉持而进之者。” (十三)朱熹:“祊,庙门内也。” 陈奂:“凡祭宗庙之礼,庙主藏于室中,于其祭也,祝以诏告之。所谓直祭祝于主也。庙门之内,皆祖宗神灵所冯依焉。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于其祭也,祝以博求之,所谓索祭祝于祊也。是祊祭当在事尸之前。” (十四)严粲:“朱氏曰:明,犹著也。……祀礼于是甚明著,谓致孝则存,致悫则著也。” (十五)郑玄:“皇,暀也。先祖以孝子祀礼甚明之故,精气归暀之。其鬼神又安而享其祭祀。” 李黼平:“皇、睢得为往者,《说文》之部,字云,草木妄生也。从之在土上,读若皇。……读若皇,是皇本作也。《尔雅》:之,往也。之在土上,有往义,故皇得为往,而暀、往皆以出为声。” (十六)钱钟书:“神保者,降神之巫也。《楚辞·九歌·东君》:‘思灵保兮贤姱’,洪兴祖注:‘说者曰:灵保,神巫也。’俞玉《书斋夜话》卷一申其说曰:‘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师字亦即是尸字。’神保正是灵保。本篇下文又曰:‘神保是格,报以介福’,‘神嗜饮食,卜尔百福。’‘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神嗜饮食,使君寿考。’神保、神、尸,一指而三名,一身而二任。” (十七)朱熹:“孝孙,主祭之人也。庆,犹福也。” 吕祖谦:“丘氏曰:孝孙有庆者,神报以大福,万寿无疆也。” (十八)毛亨:“爨,饔爨、廪爨也。” 孔颖达:“以祭祀之礼,饔爨以煮肉,廪爨以炊火。” 马瑞辰:“按诗言为俎,言燔炙,则执爨宜专指饔爨言之。《尔雅》:‘踖踖,敏也。’《说文》踖字注,一曰踧踖。踖踖,盖执爨恭敬之貌。” 陈奂:“爨,今之灶。” (十九)朱熹:“俎,所以载牲体也。硕,大也。” (二十)朱熹:“燔,烧肉也。” 毛亨:“炙,炙肉也。” (二十一)俞樾:“古音君与群同。《周书·谧法篇》从之,成群曰君。《白虎通·号篇》:‘君之为言群也。’又《三纲六纪篇》:‘君,群也。’《广雅·释言》亦曰:‘君,群也。’盖声近者,义即相通。……君妇者,群妇也。《周官》九嫔曰赞后荐彻豆笾。群妇,即指九嫔之属。……且宰曰诸宰,妇曰群妇,文正相对也。” 毛亨:“莫莫,言清静而敬至也。” (二十二)朱熹:“豆,所以盛内羞、庶羞。……庶,多也。” 马瑞辰:“按天子庶羞百有二十品,豆即庶羞之豆,故曰孔庶。” (二十三)严粲:“曹氏曰:祭终有燕宾之礼。” 惠周惕:“宾自君命者也,客自外至者也。” (二十四)朱熹:“主人酌宾曰献,宾饮主人曰酢,主人又自饮而复饮宾曰酬。宾受之,奠于席前而不举。至旅,而后少长相劝,而交错以遍也。” 陈奂:“《传》释交错之义,云东西为交者,东西二觯并旅。旅,行也。东西行谓之交也。云邪行为错者,邪与袤同。错者,逪之假借字。东西而袤行者,谓之蓪也。” (二十五)郑玄:“卒,尽也。” 毛亨:“度,法度也。” (二十六)于省吾:“获,应读作矱。此诗谓宾客燕饮献酬之时,礼仪尽有法度,意谓其均守秩序。” (二十七)毛亨:“格,来。” (二十八)毛亨:“酢,报也。” (二十九)陈奂:“熯,敬。《释诂》文,《小笺》云:熯即之假借字。《说文》:‘,敬也。’” (三十)陈奂:“式,用。愆,过也。” (三十一)马瑞辰:“按少牢,馈食礼,皇尸命工祝,郑注:‘工,官也。’《周颂》:‘嗟嗟臣工’毛传:‘工,官也。’《皋陶谟》百工即百官。工祝正对皇尸,为君尸言之,犹《书》言官占也。” 严粲:“致神意以告主人,谓致嘏辞也。” (三十二)陈奂:“徂读为且。与下徂位之徂不同义。徂赉孝孙,且赉孝孙也。古徂、且声通。赉,予。” (三十三)陈奂:“《说文》:‘苾,馨香也。’𡵳,草初生其香分布也。或作芬。是苾芬,皆香也。” 马瑞辰:“按《尔雅·释诂》:‘享,孝也。’享训为孝,故享祀亦谓之孝祀。” (三十四)郑玄:“卜,予也。” (三十五)严粲:“曹氏曰:幾者,吉之先见也。式者,有常式,其所当得也。……使如幾之先见,使如式之有常。” (三十六)马瑞辰:“按齐、稷,义相近,犹下句匡、敕,义亦近也。《传》训稷为疾,则齐当读如徇齐之齐。《尔雅·释诂》:‘齐,疾也。’” (三十七)马瑞辰:“按匡、敕义相近,匡当训为匡正。……《说文》:‘敕,诫也。’饬,致坚也,读若敕。敕、饬音义相近。《传》训敕为固,盖以敕为饬之假借。” (三十八)严粲:“陈氏曰:‘极,中也。中者,五福之所聚。’” (三十九)陈奂:“时,是也。” (四十)严粲:“钟鼓既戒,为尸当奏肆夏,预设以待之也。” (四十一)郑玄:“孝孙往位,堂下西面立也。” (四十二)朱熹:“致告,祝传尸意,告利成于主人。言孝于之利养成毕也。” (四十三)毛亨:“皇,大也。” 郑玄:“载之言则也。” (四十四)郑玄:“废,去也。尸出而可彻。诸宰彻去诸馔,君妇笾豆而已。不迟,以疾为敬也。” 严粲:“钱氏曰:诸宰,膳夫及其属也。膳夫彻王之胙俎,其余,则其属彻之。” (四十五)郑玄:“祭祀毕,归宾客豆俎,同姓则留与之燕,所以尊宾客,亲骨肉也。” (四十六)朱熹:“凡庙之制,前庙以奉神,后寝以藏衣冠。祭于庙而燕于寝。故于此将燕,而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且于祭既受禄矣,故以燕为将受后禄而绥之也。” (四十七)马瑞辰:“按《尔雅·释诂》:‘将,美也。’尔肴既将,犹《頍弁》诗:‘尔肴既嘉,尔肴既时。’嘉、时,皆美也。” (四十八)何楷:“具通作俱,偕也。庆,贺也。欢洽而相庆贺也。莫怨具庆,一反言,一正说。” (四十九)陈奂:“孔,甚。惠,顺。时,是也。尽之,尽其礼也。” (五十)毛亨:“替,废。引,长也。” 朱熹:“子子孙孙当不废而引长之也。” 注 音 茨ci词 艺yi意 侑you又 跄qiang枪 絜jie洁 亨peng烹 祊beng崩 爨cuan窜 踖ji及 俎zu阻 燔fan凡 酢zuo乍 熯nan蝻 愆qian牵 赉lai徠 苾bi必 敕chi斥 楚茨楚楚者茨, 言抽其棘, 自昔何为? 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 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 我庾维亿。 以为酒食, 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 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 絜尔牛羊, 以往丞尝。 或剥或亨。 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 神保是飨。 孝孙有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 为俎孔硕。 或燔或炙, 君妇莫莫。 为豆孔庶。 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 礼仪卒度, 笑语卒获。 神保是格, 报以介福, 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 式礼莫愆。 工祝致告, 徂赉孝孙。 苾芬孝祀, 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 如几如式。 既齐既稷, 既匡既敕。 永锡尔极, 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 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 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 皇尸载起。 鼓钟送尸, 神保聿归。 诸宰君妇, 废彻不迟。 诸父兄弟, 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 以绥后禄。 尔肴既将, 莫怨具庆。 既醉既饱, 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 使君寿考。 孔惠孔时, 维其尽之。 子子孙孙, 勿替引之! 密密丛生的蒺藜,快拿锄头去除掉荆棘。自古以来为何要这样做?我要种黍子和高粱。我的黍子一簇簇多兴旺,我的高粱密层层多整齐。我的仓库装得满,我的室外的谷囤数不清。就用这来酿酒做饭,用来献神、祭祖,用来请尸、敬鬼,求神快快将人间大福赐。 参加祭祀的人恭敬端庄,洗净了祭品牛和羊。秋祭、冬祭准备忙,有的宰割,有的烹饪,有的摆盏,有的捧上。在庙门内祝人求神,祭典非常的完备周祥。祖宗到这儿来享受,神巫们就把这些祭品尝。主祭的少爷哟大吉祥,神明酬报你大福气,并赐你万寿无疆。 厨师们掌勺小心又敏捷,案板上的鱼肉有很多。有的是烧肉,有的是烤肉。主妇们个个恭敬小心,席面上菜肴很多。为的是招待宾客,主客敬酒杯盏交错。礼仪都合乎规章,谈笑风声恰到好处。神巫们来到祭祀场所,神明保佑你享有大福气,并赐你长寿不老。 我们多恭谨呀,祭祀礼节上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司仪宣告祖宗的话:把福赐给孝孙,祭祀酒菜香。神灵就嗜好这种饮食,给予你百福作报应。祭祀及时又标准,办事快速又整齐,态度谨慎又端正。永远赐给你大福气,上万上亿数不清。 祭祀礼仪完备,钟鼓都已儆戒,孝孙走回原来的主祭位。司仪宣告祖宗的话: 神灵都已醉了,尸神告辞。敲钟欢送,神灵回归。各位厨师和主妇,迅速收拾祭品。伯叔兄弟们呀,大家一起宴饮。 乐队进庙演奏,子孙们享受祭祀后的福气。你们的菜肴真美,没有怨言全是庆幸。喝足吃饱了,老小齐叩头。神灵就嗜好这种饮食,使你长命百岁,很顺情也很合理。礼节真周到,但愿子孙后代啊,永远把祭礼保持。 全诗六章,每章十二句。关于诗之主旨,历来皆有争议,概有三说。一则认为“《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毛诗序》)。二则认为“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之祭”。(朱熹《诗集传》)。三则认为“《楚茨》,当是有关王者秋冬祭祀先祖、祭后私宴同姓诸臣之诗。”(陈子展《诗经直解》)。对于第一说,姚际恒《诗经通论》已作过辩驳,指出: “ (《毛诗序》) 唯泥 ‘自昔何为’ 一句耳,不知此句正唤起下 ‘黍稷’ 句,以见黍稷之所由来也。其余皆详叙祭祀,自始至终,极其繁盛,无一字刺意。”这是合乎本诗实际内容的。对朱熹之说,姚际恒又指出:“《集传》不用序说,是已。然以为公卿之诗,又非也。”从诗中称 “我”、称 “孝孙”来看,可知皆为周王自称,或诗人代称之词。朱熹认为指 “公卿”,显然是不妥的。对此,胡承珙《毛诗后笺》曾指出: “《集传》公卿之说,不独祊祭求神,鼓钟送尸,非公卿所有; 即如洁牛骍牡之牲,君妇诸宰之号,奏寝之乐,燕毛之礼,千仓万箱之入,四方八腊之祭,皆非公卿所宜有也。”因此,当以第三说为是。此诗讲的是农业收成之后,周王率领王室子孙祭祖祈神赐福之诗,是一首道地的表面虽为“雅”诗而实质乃为“颂”诗的宗庙之乐歌。 《礼记·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这说明了上古人们对祭礼的重视。祭祀之意义,在于“上则顺乎鬼神,外则顺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周时四季皆有祭祀之事。春祭曰禴,夏祭曰祠,秋祭曰尝,冬祭曰烝。本诗即描写了秋冬祭祀的盛大场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典章制度,是了解和研究礼治文化的珍贵资料。 全诗六章,自始至终详尽地反映了祭祀活动的全过程。首章写丰收后的祭祀准备,是为祭祀活动的序幕。先从垦荒种植与丰收情景写起,交代祭祀缘由。“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连下五“我”字,写出了周王五谷丰登粮满囤的无比自豪与欣慰之情。“我”,即周王自称。“以为酒食”四句,连下四“以”字,表达了祭主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及对祭祀的满怀希望。二至五章,详写祭祀的全过程,是全诗的重点部分。二章写参祭者的彬彬有礼和忙碌之况。三章写祭祀用品的丰盛和规范的礼仪。四章写祭祀中的祝官致神语。五章写礼毕时的送尸归神,祭典终成。六章写撤祭后同族至亲的私宴。在神、人皆大欢喜的融融祥和的气氛中,祭祀圆满结束了。 此诗的艺术成就较高。首先在于将铺陈排比的《雅》诗的特征与反复咏唱的《风》诗体式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全诗均用赋法,全面反映祭祀过程、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脉络清楚、语言典雅。如“或剥或亨”、“或肆或将”、“或燔或炙”,“既齐既稷,既匡既敕”等。在一至四章中,分别以 “以介景福”、“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报以介福、万寿攸酢”、“永锡尔极、时万时亿”作结,一唱三叹,反复表述主祭者的美好心愿。在这里,诗歌的铺排严整与复唱的疏宕交相错综,体现了整散合一的艺术美学价值。其次是场面宏阔,气氛热烈。无论是丰收的场景,抑或是祭祀的场面,都给人以一种宏大辉煌之感。再次是虚实相生、意境惝恍。全诗所叙祭祀场景,皆是实写,神灵的出现,全为虚写,虚实相生,真幻交融,创造了一种人、神合一扑朔迷离的祭祀境界。 总之, 正如孙《批评诗经》所云: 此诗“气格宏丽,结构严密,写祀事如仪注,庄敬诚孝之意俨然。有境有态,而精语险句,更层见错出,极情文条理之妙。读此便觉三闾《九歌》微疏微佻。”诚不为溢美也。 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缰。 执爨躇躇,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极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改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衱,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住,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 以绥后禄。 尔殽既将, 莫愁具庆。 既爨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楚茨》虽缩次于《小雅·北山之计》,实际上是宗庙之乐歌,一首堂而皇之的“颂”诗。全诗文章,每章十二句。它的主题是敬祖祈福。 周人以农立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位伟大的种植天才——后稷,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周族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到了后稷的第十二代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迁于土地肥沃的周原,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生产,“周原, 董荼如饴。”(《大雅·绵》) 岐周的土地真肥美, 野菜也有蜜滋味。于是规划疆界,疏导沟渠,整治土地,他们在此安家立业,并且盖起了庄严的宗庙(“作庙翼翼”)。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王总是不忘祖宗的功德,不忘周族筚路蓝缕的创业的艰难和光荣。所以,《楚茨》作为西周统治者祭祀祖先时所奏的乐歌,一开篇四句就说自古以来我们除掉繁密的蒺藜,开垦荒地,种植庄稼,点出农耕是周族的根基。这是一种满怀敬意的追溯,而不是作诗的本意,有人却因此误解了全诗的主旨,以为它是农事诗。实则周人祭祖,由上溯农耕的传统写起,是题中应有之义。祖先如此,现今的周天子,后稷、公刘和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又怎么样呢? 我种的黍子多又多,我种的谷子很茂盛,我室内的粮仓都已满,我露天的谷囤数不清! 这是多么自豪和欣尉,多么无愧于祖先; 功业彪炳的前人和克绍箕裘的后代就这样用一条丰收的线索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一场庄严盛大的祭祀祖先的典礼就在这个坚实的基础上开始了。“以为酒食”以下四句,是说我来准备酒食,来孝享祖先,来求得福裕。四句话连用六个“以”字,语气紧凑而明快,说明祭主内心的自信又是何等充实。这是第一章,言丰收之后,有以报祖先,故设祭祈福。 自第二章至第五章,叙述祭祀的全过程。“对向来的一切宗教说,仪式是大事。” (恩格斯语) 周人祈祖,是政治性极强的宗教活动,周天子要通过这种活动来证明自己是祖先的最合法也最合格的继承人,先祖克配上帝,自己便是人王; 主持盛大的祀典和祖宗的“赐福”,正是自己大宗地位的合法性和合格性的最好的证明。所以,王国维说:“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此其所以为‘文’也。”(〈殷周制度论〉) 在这种背景下,仪式确乎是大事。在《楚茨》中,我们确乎有为亲历地看到了一个祀祖的隆重而庄严的大典: 第二章开头一句,用“济济跄跄”来形容参祭者的容止有度,气氛敬肃。整个祭仪就在这样的气氛进行。先是准备祭品,有的人宰割,有的人烹煎,有的人添盛,有的人奉献; 于是,在司仪(“祝”) 的主持下,开始了态度殷勤而礼仪周到的祭祀。先祖的神灵来临了,他们满意地享用了。我——孝孙会得到福气了! 这是大福啊,万寿无疆啊! 在周人心目中,英雄的祖先是可以配飨上帝的神灵,所以又称之为“神保”。“亲亲为先祖,尊之则为神保。”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正因为如此,周天子对先祖而兼神灵的冥冥之中的庇佑者,寄予强烈的希望。“先祖是皇,神保是飨,”真是活灵活现,反映了精神的需要,甚至还包涵些心灵的“感应”: 先祖真的是来临了,真的是享用祭品了。本章点出“孝孙”,大概就是祀典中的所谓祈献了。第三章先写连司厨也仪容踖踖,举止有度; 再言俎豆的大而且多,肉食花样的繁富,然后点出殷勤致祭的君妇,交错献酬的嘉宾,他们的礼仪完全符合法度,连笑谈也无不适于分寸,神保光临,报以大福,就是自然的了。姚际恒说:“君妇,后也,以祖考故称‘后’。言君妇,则知亚献也; 言宾客献酬,则知三献毕也。” 三献既毕,祀典大体完成。主祭的孝孙说,我们的态度是多么虔诚,各种礼仪也没有毛病,这言外之意就是,先祖应该高兴,福佑必然降临。果然,司仪当即就“传达”了神意:“先祖要赐福给孝孙。祭品是那样芳香、那样可口,要赐给你千百种福气; 祭仪是那样庄敏、那样郑重,要赐给你福运成万亿!”实在是人神皆大欢喜。第五章写大典终于告成,“于是神醉而尸起,送尸而神归矣。” (朱熹《诗集传》)“诸父兄弟,备言燕私”二句,转入第六章: 撤祭之后,同族至亲在宗庙的后望举行私宴。这不仅仅是为了享受一番祭余的美食,而且是为了推广亲亲尊尊的宗法,加强血族上下的团结。且听大大小小的族人们在既醉且饱之后,又如何叩首致词:“祖先吃得可口,君王自然长寿。大典十分顺理实在好,因为你兢兢业业尽孝道。祝愿你的子子孙孙,不会衰废永世长存!”在人神皆大欢喜之后,又是人人皆大欢喜。这位周王竭诚尽心地进行的祀祖大典,终于圆满结束了,他的祈福保禄、团结族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朱熹《诗集传》引吕民云:“《楚茨》极言祭祀所以事神受福之节,致之改备,所以推明先王致力于民者尽,则致力于神者详。现其威仪之盛,物品之丰,所以交神明、逮群下,至于受福无疆者,非徒盛政修,何以致亡!”深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关键,正在于“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 农业丰收,社会安定,宗族和睦,是祭祖祈福的基础。在《楚茨》中,我们从完备无缺的礼仪中,从端肃敬谨的气氛中,从丰洁肥美的祭品中,可以看到周王的无与伦比的自信: 我无愧于先祖神必福我。从工祝的“传达”辞令中,可以看到先祖的极其肯定的旨意:“卜尔万福,如几如式!”报给你千百种福气,如有定期,如依法度。“连时间和多少都是毫厘不爽的。神灵的“保证”完全是孝孙的自信的反映。由此可见,周王的稳固的统治地位,是依靠自己的勤政亲民,保德修身来维持来加强的,祈祖不过是一种验证的仪式——或者说手续而已。从反面说,如果他胆敢态度懈怠、德政废驰,则祖先不会歆享他的祭品,不会接受他的祈求,也不会赐给福运,他就要自身难保了。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西周社会的政治宗教化的具体情形。 《楚茨》词气典重,语言整饬,不似许多《风》诗的明快流畅; 但场面的阔大,结构的宏伟完整又胜过《风诗》。《楚茨》虽入《小雅》,实质上是宗庙之乐歌,但比起《周颂》来,其体制规模与艺术的成熟则又大过之。总的来说,《楚茨》在写作上的最显著的特色,在于《风》诗的一唱三叹和《雅》诗的铺张排比的完美结合。这诗道全篇用“赋”体描述祈祖的全过程,层次一丝不乱; 而第一章前半的写丰收,第二、三章前半的写备祭和陈设,第六章的后半写族人的赞颂与祝愿,充分运用了铺排渲染的手法; 其词句之和谐,结构之整饬,可与《大雅·生民》的类似描写之美。第四章的“既齐既稷,既匡既敕”句式为《诗经》中常见; 但用齐 (庄敬)、 稷 (敏捷)、 匡 (端正)、 (整饬) 四字来形容祀典,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连声韵抑扬之美也能得之自然。它在第一至四章里,用“以介景福”;“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报以介福,万寿攸酢”;“永锡尔极,时万时亿”作结,是《风》诗常用的一唱三叹手法的运用,不仅渲染了一种神圣的氛围,而且抒发了主祭者的强烈的感情,体现并加强了祭典的祈福主题。在镗镗的钟鼓声中,反复歌唱这些句子,足以使万般虔诚的参祭者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好象自己已经沐浴在这景福万寿之中了。要知道,将近三千年前的周人对于这类祀典,是十分当真的,因而十分严肃的。这不仅出于政治的需要,感情的寄托,而且也是他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通过《楚茨》的艺术特色,又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或者说体味到它的思想内涵的特质。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已臻于很高的水平。 楚茨 楚茨〔原文〕 ☚ 鼓钟 信南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