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楚辞与中原文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楚辞与中原文化 楚辞与中原文化有关楚辞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古代侧重于楚辞与《诗》等经典的关系问题。一、刘安认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班固《离骚序》)汉宣帝也认为《楚辞》“与古涛同义”(《汉书 ·王褒传》)。扬雄、王逸(《楚辞章句》)、晁补之(《鸡肋集》)、洪兴祖(《楚辞补注》)、林云铭(《楚辞灯》)等均赞同此说。二、班固首先批评楚辞中神话描写内容“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在”(《离骚序》)。朱熹首次提出,屈原“不知学于北方,以求周公、仲尼之道,而独驰骋于变风、变雅之末流,以故醇儒庄士或羞称之。”(《楚辞集注》)朱熹的观点受到黄文焕的强烈反对,他以屈赋作品中推崇尧舜,“望三五以为象”、“详于二帝三代之际”、“谈仁义”、重文质等说明屈原与北方学者相同的儒家学说观点,指出屈原深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楚辞听直》)。三、刘师培作《南北文学不同论》,提出中国古代“音分南北”,“南北学者,立术各殊。以江河为界划而学术所被,复以山国泽国的区分”。在文学上,因南北民众风俗相异,使南北文学呈现不同特点,屈原作品体现南方文学的特点,“符于二南之比兴”。(同上)梁启超也认为先秦学术,“孔北老南,对垒互峙”,屈原和许行是“南派支流”(《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但“五四”以后,梁启超对此看法有所改变,提出了春秋战国时代南北文化“同化”,正是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出现了屈原的作品(《屈原研究》)。四、王国维认为,“屈子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也”,他从分析屈原诗歌中历述的“圣王”、“贤人”、“暴君”、“皆北方学者之所常称道……足知屈子固彻头彻尾抱北方之思想”;从文学上讲,北方专有诗歌,而南方“仅有散文”(《文学小言》)。五、郭沫若认为,屈原在思想上是“北方式的一位现实主义的儒者,而在艺术上却是一位南方式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屈原思想》)。六、姜亮夫认为:“屈原肯定读过《诗经》,但屈赋有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路子,远远超过《诗经》的水平……因此,我的讲法是:不要把楚辞作为《诗经》的后继,而应该是把《楚辞》与《诗经》并列。”(《楚辞今绎讲录》) ☚ 楚辞基本特征 楚辞与宋词研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