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十二桩
峨眉十二桩,是以 “动静相因”、“表里相循”和“动静两赅”为原则,所创造的一套“由动入静”、“以静制动”、“用柔济刚”和“行气导脉”的动功炼功方法。具有峨眉派气功“色心兼摄”,即动功、静功并重的特点。峨眉十二桩据传为南宋末峨眉养生学派初祖白云禅师所创,因该派保守过甚,为此流传不广。解放后,周潜川所撰 《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及《峨眉十二桩释密》中,始对此桩作了较详细介绍。炼峨眉十二桩可舒筋骨,活血脉,调阴阳,强脏腑,促气化的功能,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从而噌强人的体质,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延年的医疗保健效果。
峨眉十二桩包括: 天字桩、地字桩、之字桩、心字桩游龙桩、鹤翔桩、拿云桩、旋风桩、大字桩、小字桩、幽字桩和明字桩,历代相传,有口诀二百五十九句。其中幽、明两桩的“密义”,过去是所谓“个中真妙谛、上师亲传授”,“此系无上法,须依止上师”,注重口传亲授。炼十二桩的要领,可概括为以柔为主,即:全身要柔,有似婴儿; 真气要紧,下沉丹田; 动作要柔,蛇行蛹动;触觉要柔,流水穿堤; 呼吸要柔,绵绵不断。炼峨眉十二桩,旧传有所谓三字诀,即“圆”、“中”和“空”。
❶“圆”的含义是: 炼功时,各个架子均要圆,这样浑身筋骨肌肉才不会别扭,动作起来才无所障碍; 内里的气脉运行的基本要求也要圆,要符合“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的规律。
❷“空”的意思是: 炼功时思维要高度休止,不可存其它念头,平时生活上也要结合起来,不要饱食、饱饮、多愁、多悲、多怒,要丢掉思想包袱,一心炼功。
❸“中”的含义是: 炼功时要求得到气脉的相对平衡。每个人呼吸的长、短、粗、细都不一样,应以适合自己的生理情况为中。除此之外,炼十二桩时,还要注重阴阳气脉的交变和五脏六腑的分经运气。在柔的原则指导下,每一个架子的运动,使身体都有一定的气脉变化,表现为运行的快慢、流注的多寡、阴阳的变换、经络的交会等等。与之相应,产生了酸、麻、疼、寒、热等动触现象。如果炼的功夫深了,就会对全身气脉了如指掌,动念即动,止念即止,打下静功的基础,走上由动归静的正途。一旦上坐转炼静功,就可收“水到渠成”之效。
峨眉十二桩的炼法是以天、地两庄为统一的基础。至于以后炼什么桩,架子和进度如何掌握,均以炼功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而定,是灵活的。适宜炼何种桩子和架式,先炼哪种,后炼哪种,均应由指导者作出严格的规定,使炼功人据此把十二桩炼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如用于治疗某种疾病,则只需炼其中的某一桩甚至某一式即可,不必全炼。为此,要求指导者必须既精通 “内景功夫”,又精通医道,如“须依止上师”中的上师。十二桩虽只有十二个桩子,但可以变化多端,适应不同的需要,每一个桩子又都有九种次第的炼法。(按: 峨眉派气功的动功和静功均有九种次第,以区别功夫的深浅)。要一步一步地炼上去,不可超越层次,更不要强求,要火候到家,顺势上炼,去求功夫的进步和次第的发展,否则,易出偏差。十二桩是先炼外面的架子,逐渐配合呼吸吐纳,再炼内景气脉的运行。气机的升、降、开、合都完全以意念为用。在意念为用中,又有神与脉合、神与气合及神与桩合三种方法。前两者讲呼吸吐纳与气脉的运用,后者讲架子与气脉的运行的联合运用。气机的升、降、开、合由嘶、嘿、嘘、唏四种口诀来掌握。峨眉十二桩作为峨眉派气功的入门功夫,既可为以后习静功和“峨眉天罡指穴法”打基础,又可用作武功护身。峨眉养生学派坚持丹、道不分家,它也源于医家的“气化论”和“经络论”。
最后应说明,峨眉十二桩是一种动功,乃传统的说法,实际上明字桩已转静功。所以,正确的说法是,峨眉十二桩中前十一个桩子都是动功; 最后一个桩子为静功,这就体现了上述“由动入静”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