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断不论对本地居民或者外地迁来的人,统一在所居住郡县编著户口,纳税服役,称为土断。这种制度始于晋朝。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的豪族或民众多迁居江南,但仍称原来的郡县籍,形成侨郡侨县。后桓温行土断之法。后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此法,裁并侨郡县,整顿户籍,社会秩序稍为整齐。 土断中国古代东晋与南朝政府实行的本地与外地人统一在所居郡县编著户口、纳税服役的有关法令。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大量迁居江南,享受免除税役的特权。东晋为此多次颁行土断法,取消北来侨民的特权,其中最著名的是哀帝兴宁二年(364)由恒温主持颁布的土断法,又称“庚戍制”。它规定世家大族不得隐匿户口,彭城王司马玄匿五户,“犯禁,收附迁尉”。土断之法的施行,使国家户籍得到整理,政府的剥削对象大为增多,造成了一时“财阜国丰”的现象。 土断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侨州、郡、县无固定疆界,不征赋役,士族兼并土地,影响国家收入。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命将王公以下侨居者断为土著,户口编入所在郡县户籍。此后有桓温“庚戌土断”(364年)和东晋末年刘裕当政时的土断(413年)等。侨置郡县多被裁并。齐、梁、陈都曾实行土断,核实户籍,查出不少士族隐匿的户口,使之承担国家的赋役。 土断 土断东晋南朝整顿户籍、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当时,侨州、郡、县无一定境界,不征赋税徭役,士族广占田园,兼并激烈,影响朝廷财政收入。史载在东晋成帝咸和中 (326—334)便行土断,但因史无明文,具体内容不详。第二次土断在成帝咸康七年(341)。命侨寓的王公以下都以土著为断,把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户籍。第三次土断在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 三月庚戊日,史称: “庚戌土断”,主持者是桓温。这次土断比较彻底,但桓温死后,此法不行。东晋义熙九年(413)刘裕进行第四次土断,诸侨置郡县多被裁并,此后,宋齐梁陈各代也曾多次土断,整顿户籍,检出不少士族挟藏户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侨置郡县 十六国 ☛ 土断 土断东晋南朝时期, 通过清理户籍, 对寓居江南的北方侨民实行编入所在郡县户籍, 取消优复, 按照土著征课赋役的措施。从西晋末年开始, 由于战乱, 民户流徙, 户籍混乱。流寓江南的民户, 有的成为无籍之人, 不愿编入当地户籍。南渡后编入户籍者, 又属侨州郡县, 另立户籍。侨州郡县无一定境界, 士族不仅享有不课赋役特权, 广占田园, 还隐匿人口,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征发, 故自东晋成帝咸和(326—334)以后, 多次下令土断。东晋时期较重要者有三次: (一)晋成帝咸康七年(341)三月诏 “核实编户, 令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当时土著户为黄籍, 侨人为白籍, 皆输课。籍分黄白,有土客之分。(二)晋哀帝兴宁二年(364)三月初一(庚戌日)下令土断, 由大司马桓温主持, 令北方士民侨寓江南者, 与土著一样著籍。此次土断又称“庚戌土断”。搜检户口,厉行法制,对藏匿户口的豪强进行了严厉打击, 国家达到了“财阜国丰”的目的, 并为谢安组织“北府兵”打下基础。(三)安帝义熙九年(413), 太尉刘裕再申前令, 复“庚戍法”土断。除治晋陵的徐、兖、青三州外, 其余均依界土断, 同时裁并一些侨州郡县, 取消白籍, 一律改用黄籍。此次土断效果较好, 与“庚戍土断”并称。但直到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450)年间仍有不在断例者。南朝时期也多次下令土断。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 有“土断雍州诸州郡” 之令。元徽九年(473), 苍梧王刘昱又“申土断之制” 。齐高帝建元二年、三年(480—481), “土断江北诸州郡”。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有“土断南徐州诸侨州郡县”令。最后一次是陈文帝天嘉元年(560), 下令不论侨人土著, “悉令著籍, 同土断之例”。历次土断在不同程度地打击了豪强地主,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徭役兵役来源。 ☚ 庚戌法 侨州郡县 ☛ 土断无论本地人或外地迁入的人,统一在所居郡县编著户口,纳税服役,称为土断。作为加强中央统治,与豪族争夺劳力,扩大税源的一种手段。 土断东晋、南朝整顿地方行政机构,清查人户,确保赋役的措施,鉴于侨州、郡、县无一定境界,侨人免调、役等致使东晋、南朝户籍十分紊乱,政令、军令难以贯彻,士族地主又乘机隐匿人户,广占田园,大肆兼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政府下令侨寓人户, 自王公以下皆以土著为断,就地落籍。此类举动,计有东晋成帝咸和中(326—334)、咸康七年(341)、哀帝兴宁二年(364)、安帝义熙八、九年(412、413)、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后废帝元徽元年(473)、齐高帝建元三年(481)、梁武帝天监元年(502)、陈文帝天嘉元年(560)九次。其中以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日(初一日)桓温主持的土断及义熙年间刘裕主持的土断最著名。前者称“庚戌土断”;后者曾处死“藏匿亡命千余人”的余姚大世族地主虞亮。土断使封建政府控制的户口有所增加,曾一度改善了财政收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