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因明入正理论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简称 《入论》。是我国汉地因明学的主要经典之一,内容是解释古印度因明学家商羯罗主(Sankarasvāmi)的《因明入正理论》。唐窥基注。玄奘(602-664)从印度回国后的第3年,即贞观二十一年(647)把 《入论》从梵文译成汉文,在当时来说因明是一种新学问,很多人竞相为之作注,如神泰、靖迈、明觉以及后来的文备、文轨、壁公等,竟达50家之多,《因明入正理论疏》 出现较晚,著于乾封 (666-667) 以后,解释最详细,份量最大,所以简称为《因明大疏》或 《大疏》,是 《入论》 的权威注释。
 窥基(632—682)是玄奘的得意门生,俗姓尉迟,字道洪,因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所以后人称他为窥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 17岁时出家为玄奘弟子,原住广福寺,后移住大慈恩寺,所以世人称之为慈恩大师。高宗永徽五年 (654) 被度为大僧,从玄奘学习梵文和佛教经论,25岁参加玄奘在玉华宫的译场,笔受 《成唯识论》10卷、《辨中边论颂》1卷、《辨中边论》3卷、《唯识二十论》1卷、《异部宗轮论》1卷、《阿毗达磨界身足论》3卷等。《成唯识论》是解释古印度世亲 《唯识三十论》的,玄奘原想把护法等10大论师的注释分别翻译出来,窥基认为10大论师的观点不尽一致,使人无所适从,他建议以护法的观点为主,糅译其他9家论师的观点,玄奘接受了他的建议。窥基著作宏广,笔受的论典,除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以外,皆作述记。除此之外还著有 《瑜伽师地论略纂》、《杂集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金刚般若经会释》、《法华经玄赞》、《弥勒上生经疏》、《佛说无垢称经赞疏》、《大乘法苑义林章》等,号称“百部疏主”。窥基的一传弟子慧沼,二传弟子智周,三传弟子有新罗智凤、日本玄昉等,使其唯识思想传入朝鲜和日本。
 《入论》原文只有一千多字,《大卷》分为6卷,8万多字,大约相当于原文的8倍,由此可见,《大疏》绝不是对 《入论》 的字面解释,而是有很大发展。
 《因明大疏》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只解释到喻过的 “能立不成”便中止了。在解释《入论》本文之前有个很短的序论,对《因明入正理论》的名称及其作者商羯罗主进行解释,还详细解释了对于因明这一名称的7种疑难,还介绍了世亲、陈那的因明著作以及玄奘 先后从印度僧称 (Samghaya’sas)、戒贤(’Silabhadra)学习 《入论》的经过情况。
 《大疏》对《入论》本文的介释大略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解释摄颂“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还详细介释了摄颂的释文。第2部分解释 “结颂”。但第1部为重点,它对于摄颂的真能立、似能立、真能破、似能破、真现量、似现量、真比量、似比量八门和自悟、悟他二益逐一略释。然后详解本论长行,和摄颂的次序略有不同,如讲完真能立和似能立以后就讲现、比二量,因为二量是能立的工具,这和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一致。讲完二量后才开始讲真似能破。
 在详释长行的时候,《大疏》对《入论》有不少发展,如介释宗支的时候,把宗区分为遍所许宗、先业禀宗、傍准义宗、不顾论宗四类。又把宗支分化出宗体和宗依两种概念,宗支整体是宗体。宗支主语部分(宗前陈)和谓语部分 (宗后陈)都是构成宗体所依的材料,所以称为宗依。当讲到因支的时候,把因区分为生因和了因两大类,生因是对立论者来说的,又区分言生因、智生因、义生因三类;了因是对敌论者来说的,又相应分为言了因、智了因、义了因三类,共分六类因。又把因区别为九种情况,而成九句因:同品有异品有、同品有异品非有、同品有异品有非有、同品非有异品有、同品非有异品非有、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同品有非有异品有、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讲到喻支的时候,把喻区分为同法喻和异法喻,简称为同喻和异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应当首先说明同品和异品,《大疏》在讲解同品的时候,分为宗同品和因同品,吕征的《因明纲要》对此提出批评,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沿袭其说,将这段删除。当讲到比量的时候,指出玄奘在印度所立的真唯识量,又称为唯识比量,把当时的因明学推向顶峰。当解释宗九过、因十四过的时候,又以一分、全分进行区别,对这些过错详加分类,宗九过可演绎出2304种句式,这不能不说是对因明学的巨大发展。
 该书在解释《入论》的过程中,随时纠正了旧疏的一些错误,使之成为对《入论》介释最准最详的一部权威著作。因为 《大疏》没有完成,慧沼 (650-714) 作《因明入正理论续疏》,继续解释喻十过以下内容。并著《入正理论义断》3卷、《纂要》1卷,引申《大疏》之说。智周 (678-733) 又对《大疏》作了《略记》1卷、《前记》1卷、《后记》1卷,解释更加详细。唐代传入日本以后,受到日本佛教学者的极大重视,讲习极盛,还有很多关于本疏的专著,如善珠的《因明论疏明灯钞》6卷、明诠的 《因明大疏导》及《里书》9卷、藏俊的《因明太疏钞》41卷、良遍的《因明大疏私钞》3卷、凤潭的《因明论疏瑞源记》8卷。还有真兴的《因明四相违略私记》2卷、源信的《因明论疏四相违略注释》3卷等,对最难解的“四相违”一段详加解释。
因明入正理论疏

122 因明入正理论疏

唐代研究因明学的著作。窥基撰。后人尊称为《大疏》。原为3卷。唐时流入日本,后分为6卷。元末时在我国亡佚。清末由近代佛学家杨文会 (仁山) 从日本输回; 金陵刻经处于光绪22年(1896)分为8卷锓版重刊。前半部详释因明之法式与规则,后半部为过失论,具体阐述了似宗、似因、似喻共33种失误。丰富和发展了陈那以来的新因明,是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最重要的释论,汉传因明中影响最大的论著。标志着我国当时在因明学研究中占有领先的地位。

☚ 西方逻辑史   因明七论入门 ☛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佛教因明著作。简称《因明大疏》。六卷(一作三卷)。唐窥基(生平见《成唯识论述记》条)撰。
《因明入正理论疏》为解释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之书。唐代疏解《因明入正理论》的凡有十一家:文备、靖迈、灵嶲、胜庄、壁公、文轨、顺景、玄范、净眼、神泰和窥基。其中窥基为玄奘高足,独得因明之传。其疏(窥基写至喻过“能立不成”处,以下少部分由其弟子慧沼续成)被认为冠绝当时,备受推崇。
此书共分四部分:一、叙所因,略述因明的创始及至陈那时代的沿革,以及玄奘在印度学习因明和回国后传译的经过。二、释题目,罗列各家之说,解释《因明入正理论》命题的涵义,并指明该书为研究陈那著作的入门阶梯。三、明妨难,解答为何不以宗明、喻明、果明等为名,而特称为因明。四、释本文,对《因明入正理论》作分段逐句的解释,为全书的主要部分。
此书不仅阐释了《因明入正理论》,而且作了精彩的发挥,在阐释中有发展。此书不仅对原作句斟字酌地作了全面解释,而且繁征博引,穷源究委,辨析补充,时出新义,不完全限于原著的范围。此书阐释《因明入正理论》的拓展与贡献是:一、从悟他上着眼,对因明的“因”析为“生因”和“了因”。二、把“宗”分为“宗依”和“宗体”。三、对“因支”中“同品定有性”的“同品”,分为“宗同品”和“因同品”,而正取因同品兼取宗同品。四、把喻支也分作“喻依”和“喻体”两部分。五、对立破的范例中,对古印度的“数论”、“胜论”、“声论”等主要学派都作了相应的介绍。六、对《因明入正理论》提出的三十三过类再作分析。此书为研究因明的指南,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学者对此都十分重视。
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单行本以金陵刻经处本为最佳。

☚ 成唯识论述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000001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