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 中医与民族医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 中医与民族医药 (四) 中医与民族医药甘肃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中医学术源远流长,上自伏羲、歧伯,中到封衡、皇甫谧,下迨柯与参、张汉祥,历经4 000多年,可谓名医辈出,典籍垂青。然而,历史车轮进入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却要废止中医,经全国中医界群起反对(甘肃中医亦参与),虽彻底废止中医的企图未能得逞,但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中医的发展,中医药趋于衰蔽。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制订了团结中医在内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中医事业乃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对甘肃省第一家培养中医人才的机构——兰州中医进修学校于1953年9月诞生,1957年更名为甘肃中医学校,1954年2月甘肃省中医门诊部成立, 1956年12月正式改建为甘肃省中医院,紧接着兰州市中医院、兰州市城关区中医院及部分地县中医院及中医门诊部成立。大批中医药人员参加了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工作,截止1958年人员总数达到7 563人。1959年2月召开了全省中医、中药工作会议。1959—1982年省卫生厅连续举办了两年制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7期,培养人员362人,各地州市也办了此类学习班, 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的医务人员。文革十年,由于极“左”路线的摧残,造成中医药事业日渐衰落, 甘肃省中医学校迁到武威更名为武威地区卫校(1973年又迁回兰州),1968年、1969年除省中医院外,其他中医院及中医门诊部全部撤销,人员下放农村。1977—1978年全省中医药人员减少到5 394人。1978年中共中央〔78〕 56号文件下达后,通过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全省中医事业又得到迅速地恢复。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甘肃中医学院,从此甘肃有了中医高等教育。1979年从集体所有制和散居全省城乡的中医中选出230人补充到全省卫生单位。1980年又为120名老中医药人员配备其子女随父行医,子承父业。加上地、县中医院陆续恢复建立,到1983年底全省卫生系统的中医药人员恢复到8 181人,中医药机构达到26所。1984年10月甘肃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甘肃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振兴中医事业的决定》并每年从省财政拨中医专项补助款150万元用于县中医院建设,从而大大加快了全省中医事业的发展。可以说,1984—1992年是甘肃中医事业及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 ☚ (三) 地方病防治 三、农村计划生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