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乡镇企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乡镇企业 (四)乡镇企业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对农村经济政策的放宽,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但乡镇企业规模和效益、区域特点和资源,经济优势发挥得还不好。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 ☚ (三)林业 (五)多种经营 ☛ (四)乡镇企业 (四)乡镇企业1980年以来,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积极扶持、合理规划、 正确引导、 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 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确定了 “先发展、 后规范、 抓重点、带群体” 的发展思路, 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工业、建筑、交通、 运输、 商业、服务五大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截止1995年,全市乡镇企业由1980年的365家发展到11 913家,增加了32.64倍, 其中乡办企业193家, 村办企业325家, 个体私营企业11 374家, 联户企业21家。按行业分, 农业企业8家, 工业企业1960家, 建筑企业146家, 交通运输企业5 680家, 商业企业2 558家, 饮食服务企业608家, 旅游服务企业540家, 其他行业413家。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40 059人, 比1980年增加了9.34倍, 其中, 乡村集体企业从业人员20 244人, 占总数的49.34%;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20 120人, 占49.12%; 联户企业从业人员595人, 占1.45%。全部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8.43%。乡镇企业实现总收入74 152万元, 占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0.12%, 比1980年增长了35.08倍。 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6 513万元, 比1980年相比,新增固定资产24 902万元, 增加19.91倍。 199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26 887万元, 是1991年的6.5倍; 工业总值57 059万元, 是1991年的4.1倍; 总收入130 754万元, 是1991年的7.3倍; 利税总额11 031万元, 是1991年的7.37倍。 1991—1997年, 总产值、 总收入、 工业产值、利税总额四大经济指标,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 (三)“菜篮子”工程 (五)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建设 ☛ (四)乡镇企业 (四)乡镇企业海北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7—1983年的起步阶段。1977年5月成立了海北州社队企业局,从组织和领导上加强了对社队企业的管理工作。1978年社队企业238家,从业人员2 515人,总产值630万元。1983年乡镇企业113家,从业人员1 831人,总产值720万元,创利税123万元。第二阶段为1984—1990年的发展阶段。1990年中央4号文件决定将社队企业名称改为乡镇企业,并规定乡镇企业包括社(乡)队(村)举办的个体企业,部分社员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工业和个体企业。海北州贯彻了这一政策,截止1990年,全州乡镇企业个数达到2 376家,比1983年增长20倍,从业人员达到8 454人,实现总产值4 38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 863万元,创利税503万元。第三阶段为1991—1998的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乡镇企业采取内引外联、多轨运行等多种办法,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优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98年,全州乡镇企业产值4万元以上的乡达到了6个,百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16个,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全州乡镇企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长了4.6倍,工业产值增长了7.5倍,利税增长了4.81倍,各项指标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为全州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繁荣当地民族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三)畜牧业 (五)农牧业区划 ☛ (四)乡镇企业 (四)乡镇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州的乡镇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截止到1997年底全州乡镇企业发展到93个,其中集体企业61个,个体私营企业32个,企业职工人数达2 500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 063万元。乡镇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业、冶炼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旅游餐饮业为主体的六大行业体系。 ☚ (三)畜牧业 (五)农村产业结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