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业科技交流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农作物科技交流。1966—1988年,美国、澳大利亚、南斯拉夫、法国等17个国家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中心等组织的51个团组,共225人次,到山东省进行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考察交流。其中主要活动有:
1977年6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计划主任、植病学家和小麦育种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诺尔曼·布劳格,带领3名专家,到山东省考察小麦育种和丰产栽培情况,并了解山东省由该中心引进的小麦品种栽培情况。山东省向布劳格先生赠送15个小麦栽培品种;1977年4月,美籍华人、美国农业部贝兹维尔农业中心教授左天觉到山东省考察烟草生产及科研情况;1979年7月,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所长斯文代尔博士,到山东省考察花生、谷子和高粱生产情况。山东省农科院赠给谷子、高粱10个品种;1985年8月,美国花生代表团在雷汉姆斯博士率领下,到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专题交流,同时考察花生育种、栽培等有关情况。
2.蔬菜科技交流。1976—1988年,日本、美国、荷兰、朝鲜、波兰和孟加拉等6国,派12个团组、共57人次,到山东省考察蔬菜品种资源、育种及栽培技术。主要活动有:
1976年7月,日本农林省官房技术审议官川田则雄,到山东省考察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栽培育种情况,并进行技术交流。对方赠给我方45种菜种,我方回赠21个蔬菜品种;1977年6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热带农学院教授唐纳德·勒·普勒克内特到山东省考察蔬菜生产及科研情况,送给山东农学院种子142种,我方以农学会名义赠送对方菜种30种;1980年6月,日中农交园艺部会长、东京大学教授杉山直仪到山东省进行科技交流,日方赠给我方大白菜、甘蓝杂交种22份、花草种子18份,我方回赠蔬菜杂交种9份。
3.果树技术交流。1976—1989年,日本、原联邦德国、美国、荷兰、英国、保加利亚等16个国家,派25个团组、68人次,到山东省考察交流果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活动有:
1980年5月,美国农业部贝兹维尔农业中心果树研究室主任福斯特到山东省进行学术交流,在青岛举办了交流会,讲授了果实品质及耐贮藏的生理生化基础、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利用电镜检查探求品种亲缘关系,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果树矿质营养元素等问题;1980年9月,法国昂热研究中心布氏拉贝尔果树研究室主任于埃·雅克到山东省进行果树技术交流;1980年9月,日本青森果弘前大学名誉教授青木二郎到山东省考察果树生产情况,并进行学术交流。
4.耕作及土壤肥料技术交流。1973—1987年,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原苏联、匈牙利等10个国家的121名专家,到山东省进行耕作技术和土壤肥料交流考察。主要活动有:
1981年4月、6月、1982年8月、1983年3月, 日本米可多化学株式会社社长、日本地膜研究会事务局长石本正一先生,先后4次到山东省推广指导地膜使用技术,帮助济南塑料三厂改进地膜生产技术,对山东省推广应用地膜,起了推动作用;1985年5月,由国家农业部主持在山东省召开的国际盐碱土学术讨论会,共有10个国家的23位国际知名的土壤专家与会。会议介绍交流了各国盐碱土改良取得的研究成果,到山东省禹城、陵县等改碱现场进行了参观考察。国外专家对我国改良利用盐碱土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1979年7月,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植物生产保护处处长奥斯卡·布劳尔率领的作物耕作、栽培技术考察团到山东省烟台地区考察农作物复种、间套种制度及栽培管理技术。
5. 畜牧兽医科技交流。1980—1990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等13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派出的21个团组、共65人,到山东省进行畜牧业及畜禽疫病防治方面的考察。主要活动有:
1980年9月,美国俄勒冈大学农学院院长布里斯基到山东农学院考察,作了俄勒冈州农业和农业教育概况报告;1984年7月,日本农林省白河种畜场场长大户加纯来山东省,就鸡的育种技术、组合检定方法和饲养技术进行了技术交流;1980年10月,欧洲共同体农业司兽医处长汉斯·约尔根本狄森到山东省青岛,就我向欧共体出口肉类卫生检验进行了专门考察;1982年4月,日本农林省畜产局卫生课课长绪方宗雄及另一名专家,到山东省对栖霞桃村肉牛出口育肥基地进行考察和技术会谈;1986年5月,世界银行畜牧考察团卫英士对山东省畜牧业生产和需求、产品的供应方法等进行了专门考察,为该行向山东省扶持项目贷款提供了可行性资料;1988年10月,澳大利亚南澳州农业部绵羊专家西蒙·爱利斯到山东省进行养羊咨询和技术指导;1989年10月,美籍华人、美国史克公司技术开发部主任、北京农业大学名誉教授徐兆光先生到山东省了解畜牧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