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尔顿Hamilton安大略省靠近美国边界的一个城市,哈密尔顿-文特沃斯自治区的中心。位于安大略湖西端伯灵顿湾内多伦多市东南88千米与尼亚加拉瀑布西66千米处。人口318499(1991)。17世纪,一批法国冒险家先后来到此地。1786年以后,一批来自尼亚加拉的保皇党人开始在此地定居,并开发了伯灵顿周围地区。1815年,乔治·哈密尔顿买下巴顿城104英亩(42.1公顷)的土地。由于该地区有来自尼亚加拉的丰富水力资源,并位于安大略湖附近,磨坊星罗棋布,谷类加工业和运输业十分发达。 大约在19世纪20年代末,由于开凿了穿越伯灵顿湾的运河,许多帆船和轮船可以驶进伯灵顿湾,到达尼亚加拉悬崖,哈密尔顿遂成为交通枢纽,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财源。哈密尔顿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该地区加工业和房地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原计划在该地建立一个轮船公司和一个银行以及一条到伦敦的铁路,但由于经济萧条和社会动乱,这一计划一直搁置到19世纪中期才得以实施。在美国内战期间,成衣和缝纫机加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以后,国家铁路的修建以及美国在该地建立各种工厂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工业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哈密尔顿主要是发展军事工业。1945年,经济重点开始逐渐转移到仪器、汽车生产和房地产开发,钢铁工业也逐渐成为该市的经济支柱。哈密尔顿港口从伯灵顿西部8千米处一直延伸到伯灵顿堤。该市的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滨湖区和铁路沿线一带。在过去20年里,轻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城外。文化和金融中心在戈尔帕克、詹姆斯和金,最近又扩展到西部的居民区。城西是中产阶级的聚居地,城东和城东北主要是平民和工人聚居地。在六七十年代,市中心和邻近地区出现许多摩天大楼,许多19世纪的古老建筑也在大规模的建设中被拆除。 该市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成正比。1850年铁路修建计划失败后,该市人口减少20%~25%。1900年左右,经济高速增长,随之大批英国、美国、意大利和波兰工人以及来自中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难民迅速涌入。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一度使人口增长变得缓慢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市的军工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致使大批来自魁北克和加拿大西部的工人涌入哈密尔顿。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来自亚洲各地的移民达到高潮。在安卡斯特和邓达斯等地,由于经济不稳定,人口锐减。到1984年,人口开始回升。 是加拿大最大的钢铁生产中心,加拿大四大钢铁企业中有两家设于哈密尔顿市。此外,奥迪斯电梯公司和自治领玻璃公司等大型企业也在该市修建了厂房。在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停滞和能源涨价,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工人十分集中,组织性强,曾为增加工资和提高待遇多次举行罢工。 哈密尔顿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19世纪中期是重要的商品批发地和移民集散地。到20世纪已成为较大的工业港口,其吨位在加拿大排名第四。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将该市与多伦多、布法罗等地联系起来。空运也十分便利,有通往渥太华、蒙特利尔、匹兹堡等地的航线。哈密尔顿自1846年建市后,议会由各选区选举出的议员组成,共同管理城市事务。1974年起,17个议员连同其他法官共同管理哈密尔顿一文特沃斯自治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市的联邦党和地方党在议会内部都有较大势力,而左翼党派在议会中势力较弱。麦克马斯特大学是该市的主要大学。此外,该市还拥有图书馆、美术馆、管弦乐队、电视台、歌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刊物有《观察家》等。该市的体育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如一年一度的海滩长跑比赛,还拥有一支著名的职业足球队哈密尔顿虎猫队。 哈密尔顿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工业城市,濒临安大略湖西岸伯灵顿湾。人口31.8万(1991),大市区人口63.5万(1991)。1813年为村落,1830年后,随伯灵顿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兴建,本地区经济迅速发展。1846年设市。优良港口,可泊海轮和湖轮。年货物吞吐量逾1000万t。有6条铁路通连。钢铁产量占全国2/3以上,重型机械制造业发达,还有汽车、电器、化学制品、造纸、纺织等工业。工业人口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2。著名的麦克马斯特大学,是全国第1所设有原子反应堆的私立大学。有著名的植物园(全国最大的市内公园之一)和美术馆。附近有野生动物禁猎区。旅游业兴旺。
哈密尔顿英国殖民地百慕大群岛首府,天然良港。位于西大西洋百慕大岛北岸,临深水港湾。面积0.72km2,人口4680(1991),是世界上最小的首府。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3月)平均气温16.7℃,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7℃,年降水量1440mm。始建于1790年。1815年成为首府。1956年辟为自由港。为西欧、北美间航海和航空的中继站。旅游胜地和冬季疗养地。经济以旅游业为主。有新哥特式教堂、议会厅、图书馆和历史博物馆。百慕大大教堂是当地的著名建筑物。 哈密尔顿 哈密尔顿❶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工业城市。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在多伦多西南56公里,滨安大略湖西岸伯林顿湾。人口30.6万 (1981年),连郊区共52.9万 (1976年),仅次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为全国第三大城。港口优良,口窄内宽,可泊海轮与大湖轮。港口吞吐量1300万吨 (1978年)。1846年建城。依靠湖运的煤、铁,发展了以黑色冶金、重型机械制造为主的重工业。还有汽车、电器、化工、橡胶、服装等。麦克马斯特大学是加拿大第一所设有原子反应堆的私立大学。有著名的植物园和博物馆。附近有野生动物禁猎区。旅游业甚盛。 ❷美国俄亥俄州西南部工业城市。位于大迈阿密河畔,辛辛那提以北43公里。人口6.7万 (1970年)。1791年建要塞,1857年建市。铁路枢纽和周围农牧地区贸易中心。有汽车车箱、钢铁、金属加工、机床、建筑材料等工业。 ❸北大西洋西部英属百慕大群岛首府和天然良港。位于曼因岛上。居民约3,700人 (1980年)。为西欧、北美间航海和航空的中继站。始建于1790年。1815年成为殖民地首府。1956年辟为自由港。环境优美,气候良好,冬季疗养地。旅游业甚盛。 ❹新西兰最大的内陆城市。位于北岛中部。怀卡托河中游两岸,奥克兰市东南110公里。人口9.1万 (1981年),连郊区15.5万 (1976年)。是怀卡托河流域农畜产品集散地。有机器制造、食品和木材加工等工业。设有怀卡托大学 (1964年建立)。 ☚ 哈尔克岛 哈得孙河 ☛ 00006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