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名画《松鹤图》赏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名画《松鹤图》赏析

松鹤图

清·郎世宁、唐岱作

绢本设色

纵二二三厘米

横一四二厘米

藏沈阳故宫博物院

这幅《松鹤图》轴,是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和唐岱合作完成的。

郎世宁是意大利传教士画家,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唐岱是中国画家,为王原祁的入室弟子。他身体瘦弱,不善言谈,但是作画时却“泼墨淋漓,气韵生动”。康熙时赐“画状元”的称号,雍正时正式进入宫廷供职,乾隆朝在宫中继续受到重用。

郎世宁以画马匹动物闻名,而唐岱从其师承中可以知道他擅长画山水画,所以两位画家合作时就各自以其所长,展示才华。很显然,图中的两只仙鹤是由郎世宁完成的,而背景中的巨石则出自唐岱的手笔。两只仙鹤互相追逐嬉戏,反映了和谐美好的自然界,充满了平和的情趣;画家运用细琐的短线,将这对禽鸟羽毛的质感和立体的效果,表达得十分到位,显示了画家郎世宁扎实的欧洲写实绘画的基础。仙鹤背后的巨石,唐岱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皴法。两种绘画方法同处一个空间中,还能基本做到画面融洽,没有太大不和谐的地方。

松鹤图

至于画中的坡石和灵芝、松树等,无论从造型和用笔来看,都与唐岱的画法有所区别,反而处处与郎世宁的画法相合,看来虽然这幅作品是由两位画家联合署款,其实主要的执笔者还应当是郎世宁。这类中国画家与欧洲画家合作的画幅,在清朝宫廷中数量颇多,其实这都是中国皇帝艺术趣味和审美标准的反映。这幅作品有可能画于乾隆(1736—1795年在位)初期,所以更具体说来,这类合作画的出现,就是乾隆皇帝指示和要求的结果。


名画《松鹤图》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名画《松鹤图》赏析

松鹤图

清·沈铨作

绢本设色

纵一六七.八厘米

横八一.一厘米

藏四川省博物馆

画家沈铨这类描绘松鹤的作品,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题材。

画面构图简单:两只丹顶仙鹤,一只引颈长唳,一只低头觅食,仙鹤旁边是一棵树皮斑驳的老松树,但枝叶依然茂盛,富有生命力;松树周边还有盛开斗艳的梅花,翠绿的双钩竹叶,潺潺的溪流和嶙峋坚硬的岩石,将这些自然界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聚拢在同一画面中,画家想要表达什么含义呢?画幅左边沿的一段题记作了解释:“奉祝福翁老年先生六十荣寿”,原来是为了一位过六十岁生日的老者而画。作于“乾隆己卯小春”,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和仙鹤都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此类画幅大都是作为向“寿星”祝贺生日时的礼品而画的。曾经有一位动物学家,专门为文,讲述鹤类的生活习性,说它们虽然是候鸟,需要飞行迁徙,但是在陆地上主要的生活环境是“湿地”(即水草食物丰沛的沼泽地)。仙鹤从来不在松树上栖息。很显然画家将松树和仙鹤“拉”在一起,画在同一个画面内,并非是“写实”的手法(虽然绘画风格可以是十分“写实”的),这类作品,体现和反映的不是生物界的自然状态,而是中国文化的人文状态。所以从严格而非绘画技法的意义上来讲,这幅作品同样也是属于“写意”画。

松鹤图

此画的作者沈铨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他以工整华丽的花鸟翎毛走兽画驰名画坛,画名甚至远播海外,连日本人都十分熟悉和喜欢沈铨的作品。雍正九年(1731)二月沈铨携弟子郑培、高钧、高乾等人,东渡日本,在长崎住了三年。在日本期间沈铨画了大量作品,日本人很喜欢他细腻的笔触以及华美的色彩,很多人争相购藏,替沈铨担当翻译的日本人熊代绣江耳濡目染,后来就跟随沈铨学画。还有一位日本僧人画家鹤亭将沈铨的画风传到京都、大阪等地,一时间沈铨的画风风靡东瀛,影响了一部分日本绘画的面貌,有人将这部分受沈铨画风影响的画家们称之为“长崎画派”或“南蘋画派”(沈铨号南蘋)。有“画伯”(在日本,“画伯”乃大师级尊称)之称的日本画家圆山应举极为推崇沈铨的画艺,称他为“舶来画家第一”。沈铨回国后,仍然不断有日本人来求他的画作。沈铨的卒年不可确考,见于其最晚署款的作品为乾隆乙酉(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时年“八十有四”,卒年当在此之后。沈铨可谓是一位长寿的画家,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