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贺侗庵论明文
古贺侗庵在《唐荆川集后序》中直谓“予不甚喜明文”(《侗庵文集》六集卷一),又责明才饶而不善自用: “予善 (疑当为尝) 论唐以降才子之盛多,未有如明者。惜其饶于才而不善自用,文之所以大不振也。”并具体分析说:“成弘而前士风敦庞、所见不流乎颇僻,随其才之崇卑,感者可观。金华正学东里辈卓矣,犹恨其平平不能追尘赵宋大家。盖以卤莽之心为之,熔炼之功殊之,不能自竭其才也”。谓祖秦汉者“大都浮心粗气,徒得其形似,只来识者诮,”宗唐宋者“往往逊志而专力,颇窥测作者堂奥,”,而大张清新空灵之说的公安派“概以艰棘不易读为妙,殆流于文妖。”相比之下,明三百年文章,侗庵以王伯安(守仁)为第一,方正学(孝孺) 又次之,张太岳 (居正)次之,而后方及唐王辈 (二集卷七《读张太岳集》)。对唐顺之则认为“荆川亦宗宋文者,非有中立倚之见,顾其文俊迈条畅,转折无穷……固天才不凡,又稍善用己之才,以克进于兹。较诸震川鹿门文,张主唐宋而读之恐卧者,画有上下床之辨矣”,但又认为唐学曾 (巩) 而未能溯其富丽遒美之妙境,其足冠绝时代,正见明文之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