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况
在中国美术史上,北宋安徽画家李公麟和明末清初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的地位,是以其十分鲜明的个性和独具的创作风格得以确立的。李公麟所创“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画法,以“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的效果在画史上独树一格,对人物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新安画派以笔墨瘦劲简洁、风格冷峭的画风影响着自清以来的画坛。
历史上有名的“金陵画派”、“扬州画派”等群体的代表画家均曾活动于安徽南方一带,或交游访友,或挥写安徽胜景,他们的频繁活动为安徽画家提供了更适于书画发展的氛围,也为安徽画家走出安徽、拓宽视野、影响全国创造了条件。无论活跃于扬州的“扬州画派”的安徽籍画家汪士慎、罗聘、“海上画派”的安徽籍画家虚谷,还是客居安徽的高凤翰(扬州八家之一)和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的石涛和尚,其绘画成就都是与安徽这块土地是分不开的。
由新安画派的发展,出现了黄宾虹、汪采白、张翰飞等一大批画家。当时清“四王”萎靡柔弱、笔笔仿古的画风使传统中国山水画成为强弩之末,是黄宾虹的浑厚华滋画风又开一派,写出近代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
书法篆刻也出现了梁𪩩、邓石如、张树侯等代表人物,尤以邓石如为首的“皖派”对书法史贡献最大。以《艺舟双楫》行世的包世臣对书法的贡献改写了以帖学为尚的书法发展史。
徽州砖雕、木雕、石雕誉称“徽州三雕”,以强烈的民间地方特色名标青史。宣纸、徽墨、宣笔、歙砚作为文房四宝闻名海内外,给中国书画表达东方艺术特殊趣味创造了条件。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界首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奇葩。徽派版画则以鲜明的艺术特色著称于世,给安徽后继的版画家提供了足够的艺术营养,使安徽版画作品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