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新源县
新源县历史上是乌孙、突厥、瓦鲁特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游牧地。清代属宁远县。1939年设恰克满设治局,1942年更名为新源设治局,1946年置新源县。全县总面积6 447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新源镇,距伊宁市200公里,西线公路经218、312国道距乌鲁木市899公里,东线公路经217、312国道距乌鲁木齐市550公里。
全县辖5乡5镇,6个国有农牧场。县境驻有兵团农四师71、72团场和自治区属哈拉布拉监狱等单位。1995年,全县总人口26. 46万人,有哈萨克、维吾尔、汉、回等民族,是哈萨克民族主要聚居的县之一,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5%,农村人口占63.1%,农村劳动力4. 19万人。
有耕地面积3. 83万公顷,人均耕地3.44亩;草场面积55. 9万公顷,其中有我国唯一的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6. 53万公顷;森林面积6. 6万公顷,木材蓄积总量985. 16万立方米。境内主要有卡普河、巩乃斯河和特克斯河3条河流,年径流量87.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为6.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约为3.2亿立方米。
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野苹果、野杏、野蔷薇、贝母、党参等,其中以野苹果为主的野果林分布面积达0. 65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野果林之一。另外还有0. 67万公顷芦苇湖资源。野生动物有鹿、旱獭、野猪、熊等。
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金、石灰石等,铁矿石储量有1 200万吨。
境内具有“风吹草低见牛羊”意境的那拉提草原风光、被誉为草原彩带的卡普河瀑布、举世罕见的野苹果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古迹有成吉思汗二太子率军西征修建的驿通军屯遗址、乌孙古墓群等。
新源县是新疆的牧业大县,经济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工农并举。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9.02亿元,工业总产值2.4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6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 201元。财政收入2 320万元,是新疆县级财政收入较高的县之一。
新源县以饲养优良品种新疆细毛羊、新疆褐牛而闻名。是全国牧业基地县和养羊基地县。1995年,全县牲畜存栏82.08万头,人均标准畜8头,产肉1.08万吨,羊毛1 809吨,牛奶2.54万吨,皮张24.2万张。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居全疆县(市)第2位,占农业总产值的41.1%。农业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1995年粮食播种面积2.43万公顷,总产11.82万吨,亩产324.5公斤,人均粮食产量501.7公斤。经济作物以油料、甜菜、亚麻为主,播种面积1.31万公顷,油料总产1.49万吨,亩产133公斤,人均油料产量63公斤;甜菜总产11.1万吨,亩产4 379公斤,是新疆甜菜单产水平最高的县;亚麻总产1.04万吨,居全疆第1位,占全疆亚麻总产的74.5%。
新源县有新疆第一酒之称,曾多次荣获世界博览金奖和国家优质酒称号的“伊力特曲”酒,产自新源,新源县由此誉为“酒乡”。
1991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天山杯”竞赛一等奖。已建成水利灌溉枢纽工程5座,修建灌溉渠道2 56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7万公顷。建设人工改良草场7 753.3公顷,围栏草场3.12万公顷,80%以上的牧民已告别传统游牧方式实现定居,在新疆牧业县中处于领先地位。
全县有电站21座,装机容量3.1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73万千瓦小时,已实现初级电气化。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4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5%,1994年被评为自治区“农机十佳县”之一。新源县是新疆西部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冲,国道218线贯穿县境,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汽车。
1992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体育先进县”称号,1995年被自治区命名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双模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