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其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其九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这首咏梅诗,着重写梅花花瓣形状与色泽美,反映自己的爱梅深情。
 诗人在开端的诗句中把刚刚绽开的梅花比喻为鲛人所织的剪碎之绡,又有如美女发髻上所插戴的轻摇的玉簪。鲛绡传说是海中鲛人所织,质地素美与轻柔,是珍贵的神奇之物。诗人说朵朵梅花瓣犹如剪碎的鲛绡联缀而成。鲛绡人尽知其美,而又没有人看见过,因而这种比喻美是无限性,让人们尽情地想象鲛绡之美。玉簪是妇女头上首饰、是表现妇女美与华贵的饰物。玉石雕刻成扁而细长的簪形首饰,簪上又有刻成花朵形状,戴在妇女发髻上,轻摇微振,恰如梅枝上点缀的颤微花朵。这句诗比喻不仅形象逼真,而且丰神秀美。
 诗的第二句写花色之美。又用连用两个比喻。总的看,梅花色白,似白雪与月光一样鲜明素淡。但仔细观察花片,却又有微微的紫色铺晕。白中透紫,给人以纯洁自然与浪漫天真之美感。
 总之前两句诗刻画细微,比喻新颖而具独创性,蓄势已足,为后两句转折作了铺垫,从而再深化赞梅与爱梅之情。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梅花愿意陪伴我这个老人,于此春天,尽一醉。由此又可知当其要落花之时,对我更为多情了。把梅花拟人化,并作为自己的知音朋友。写梅伴酒与我同醉;又预料将来落花之时,对己情深。实际是反衬自己对梅之爱弥深,形影不离,终身不欲弃,感叹落花之时自己将更痛苦。
 全诗比喻贴切,议论入理,短幅之中,写物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逼真,抒情由浅入深,动人肺腑。梅花美的形象、精神气质,呼之欲出,非大手笔不能道也。

古代民歌《其九》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其九

 

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


 我国是丝绸古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就有丝的象形字,这说明远在殷商时代先民们就已经有种桑、养蚕、纺丝的农业手工业活动。《诗经·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则表明在周代丝的民间交易多么普遍。到了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缫丝工艺和以丝制衣的技巧就更为发达繁荣。无疑,那时以蚕丝织成的有美丽图案的罗,是女性最喜爱的衣料。“罗裳迮 (ze) 红袖”展示了江南女子春天服装之美:上衣是鲜艳的红色,袖是窄的、紧口的,裙子(裳)也是红色,而衣裙都是质地柔软轻爽的罗所缝制。美丽的姑娘穿上这样的衣裙,娇美迷人,神采飞扬。诗不仅描绘了女子的服装,而且刻画了她的头饰:“玉钗明月珰。”美玉磨成的钗插在秀发上,美玉琢就的月形耳珠(珰)挂在耳边。一位古代美人儿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了。戴耳珠、插金钗是古代女子美貌巧饰的一种象征,比如古诗《孔雀东南飞》中那位刘兰芝,就是 “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魏晋文人的诗赋中也常常写到女子头上的钗(参见《艺文类聚》卷七十),以至到了清代曹雪芹给《红楼梦》中那位冷美人起的名字竟是“宝钗”,足见钗在古人的审美视野里有相当的位置。
 诗中这位装束打扮得如此标致的女子要去做什么呢?“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原来她要在踏青郊游中寻觅心上人。她精心地穿着和修饰,光艳照人,都是为着这个目标啊!在杨柳依依、春花初绽的季节,少男少女约会于原野或水边,相互赠送定情之物,这是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的习俗。如《诗经·郑风·溱洧》所描绘的景象,散发着浓浓的恋爱自由的气息。而《罗裳迮红袖》这首吴歌也写得如此奔放,露珠还在枝叶上滚动,朝霞刚刚驱散晨雾,这位女子就来到园林里寻觅她的意中人了。“艳觅”中的“艳”字用得极妙,风流洒脱美丽动人,毫无羞涩扭捏之态,跃然纸上的是个有点野性的真女子形象。这也许可以说明公元五六世纪的江南地区,男女之间的爱尚有更多一点的自由,才以如此真切率直的心声与古老的郑风相呼应吧。

古代民歌《其九》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其九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情人相会,卿卿我我,缠缠绵绵,说不尽的知心话,道不完的相思情,是幸福的、甜蜜的。但是,相会终有分手,欢聚之后总会离别。这首民歌就是描述情人即将分手时的惆怅和悲伤。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今晚欢聚之后就要分手了,下次相会又在何时?欢聚的甜蜜还在脑际,离别的惆怅又涌上心头。今日相聚又分手,何日还能再相会,这是离别时恋人们的共同心理。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房间里亮着柔和的灯光,照射着棋盘。望着这未下完的空局,心中充满了忧伤,相会又在何时?遥远而未有期限。“局”,棋盘。“空局”,暗示未有棋。“期” 同 “棋”谐音,意思双关。
 这首民歌中环境的设立对于主人翁惆怅心理的描述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今夕”就要 “欢别”,自然会想到何时再相会。“明灯”照着未下完的那一局残棋,因为忧伤,自然无心再下,所以成 “空局”; 因为忧伤,无心下棋,自然也就 “未有棋”了。想到何时相会,真是 “未有期”了。这种隐喻、含蓄的手法,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