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先零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先零羌羌人的一支。西汉时分布于今青海东部河湟一带。以游牧为业。武帝时,因与封养羌、牢姐羌等部助匈奴攻汉, 被击败, 遂迁往今青海湖地区。其后,仍经常出入河湟间,屡扰金城(今兰州)、陇西(治今甘肃临洮)等郡。宣帝时,后将军赵充国以剿抚相兼使之归服,首领若零、弟泽受封为“师众王”。汉设金城都尉进行督理。王莽末,复攻金城、陇西、临洮诸郡。东汉初,为陇西太守马援击败归服,徙之天水(治所在平襄,今陕西通渭西北)、陇西、右扶风(治所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一带。后渐与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先零羌 先零羌两汉时期羌人之一支。原居于赐支河曲南岸大、小榆谷(今青海贵德、尖扎县之间)。土地丰沃,种落强盛。俗以父名母姓为号,以畜牧为主。西汉开拓河西、湟中,与先零羌不断发生冲突,迫使其一些部落陆续迁往湟水流域、西海盐池一带。东汉时被烧当羌乘虚击破,丧失原居地,东迁散居于金城郡东部及汉阳、陇西、扶风、北地诸郡,而以聚居于从陇西襄武县五溪聚到狄道、安故(今临洮南)的丘陵地带者势最盛,别称“五溪羌”。永初元年(107)至元初五年(118)之间的羌人起义,即以东迁之先零羌为核心。 ☚ 东羌 烧当羌 ☛ 先零羌 先零羌羌人的一支。西汉时分布于甘、青交界河湟一带。以游牧为业。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在匈奴怂恿和支持下,进攻令居、安故和枹罕(今临夏),被击败后,西汉设“护羌校尉”加以管理。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起兵反汉,屡扰金城(今兰州)、陇西(治所甘肃临洮)等郡,后将军赵充国以剿抚相兼使之归服,首领若零、弟泽受封为“师众王”。汉设金城都尉进行督理。王莽末,复攻金城、陇西、临洮诸郡。东汉初,为陇西太守马援击败归服,徙之天水 (治所在平襄,今通渭西北)、陇西、右扶风(治所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一带。东汉时,先零羌与其他族一起多次起义,反抗东汉政府的压迫,但都以失败告终。后逐渐与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 ☚ 匈奴 卢水胡 ☛ 先零羌※西羌的一支。又作西零,别部有滇零。以游牧为业。自西汉文景时击败烧当部占有湟水流域沃地后,部落始强盛。汉武帝开河西,起令居塞,遂于元鼎五年(前112)联合封养、牢姐等部合兵10余万,攻汉令居(今甘肃永登东南)、安故(今甘肃临洮东南),围枹罕(今甘肃临夏)。汉出兵10万平定。部分西移至西海盐池左右,其余向南迁移。宣帝时(前74—前49年在位),纷渡湟水畜牧,以汉出兵干涉,遂于元康三年(前63)再次起义。后为汉赵充国将兵镇压。新莽时(公元9—23年)又起义,东汉初年为来歙等击平,部分迁居天水、陇西、三辅等地,其余南徙至西倾(羌)山,与钟羌错居杂处。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义爆发,首领滇零率领所部与钟羌攻入陇西,断陇道,北上至北地郡,建立政权,自称天子。战后,部众分居于凉州东部诸郡和并州、三辅等地,不断反抗东汉政府。中平元年(184),居于北地郡的一部首先发动起义,联合湟中诸羌与义从胡,立北宫伯玉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占据金城,东下陇西、汉阳等郡,进攻三辅,给东汉政府以沉重打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魏、晋时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皆有其余众。后渐与当地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 先零羌古族名。汉代羌族的一支。最初居于今甘肃、青海的湟水流域。汉武帝时移居西海、盐池一带,以畜牧为业。宣帝时,复渡湟水,为赵充国所破。东汉初,被马援征服,迁至寺天水、陇西、扶风一带,后渐与汉族及西北其他民族融合。 先零羌古代西北部落。羌人的一支。西汉时分布于今青海东部河湟一带。以游牧为业。武帝时,因与封养羌、牢姐羌等部助匈奴攻汉,被击败,遂迁往今青海湖地区。其后,仍经常出入河湟间,屡扰金城(治今甘肃兰州)、陇西(治今甘肃临洮县)等郡。宣帝时,赵充国以剿抚相兼使之归服,首领若零、弟泽受封为师众王。汉设金城都尉辖之。王莽末,复攻金城、陇西、临洮。东汉初,为陇西太守马援击败,归附后徙之天水 (治今陕西通渭)、陇西、右抚风(治今陕西兴平)一带。后渐与当地汉族和当地其他民族融合。 先零羌古族名。汉代羌人的分支。初居于湟水流域(甘肃临夏以西和青海东北),以游牧为业。汉武帝开通西域,于该地置护羌校尉,遂移居西海、盐池一带(属青海)。常袭扰金城、陇西等郡。宣帝时为赵充国所破,东汉初又被陇西太守马援征服,内迁天水、陇西、扶风(陕西兴平)等地。后渐与汉族及西北各族融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