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民营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上海地区于80年代初开始出现民办农业科研机构和农工商一体化的民营科技企业。到1996年, 这些机构和企业有20余家。它们规模一般都不大, 人员也不多,主要从事科技开发和 “四技服务”, 是一种经营性的科技企业。科技人员来自各行各业, 绝大多数是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离退休人员。
这些民办农业科研机构 (企业), 有个体办、集体办和国集联营等多种形式。每个单位的资金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经营的农副业科技产品, 有的单位所占比重大, 有的单位所占比重小。在这些机构中,以经营农副产品为主的企业有: 上海现代农副产品研究所、上海利普实用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友宁畜禽研究所等。到1996年底, 上海民营科研机构创造的产值已近1亿元。
民办的农业科技经营机构的产生,形成了联接城乡、沟通科研与生产的一条新渠道。这对增强科研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科技长入经济, 服务农业生产, 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