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 民国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 民国时期

(四) 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

辛亥革命以后,甘肃处于新旧军阀统治之下,负担沉重,自然灾害不断,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民国初年,甘肃仍行清制,田赋分粮、银、草三种,其中银、粮两项又有本色折价及盈余、耗羡等名目。杂赋名目繁多,分朝觐、课税、地税、年例科价、屯丁草价等数十种,而且赋日重,1915—1918年4年间,甘肃田赋即由1 098 172元增至2 035 832元;而且负担畸轻畸重,有地无税,有税无地的现象比比皆是。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1912年和政、临夏大旱,华亭6月降雹盈尺,天水大水毁屋,民多饥馑流离。1915年陇东17县大旱,秋无收。1916年全省春旱秋涝,“十室九空”。1919年发生全省性地震,兰州、会宁、静宁、镇原、固原、靖远、通渭等地死伤30余万人。1920年、1924年、1926年、1927年又多次发生全省性或局部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其中1927年5月29日凉州地震,仅6—7分钟,武威一县就死亡5 900余人,压死大小牲畜20多万头,震后渠水积聚溃堤,又淹死3 000余人。特别是1928—1929年的大旱灾,全省78县有65县受灾,渠井断水,赤地千里,饿殍载地,甚至有“易子而食”发生。据1929年统计,甘肃灾民死亡80多万人,仅安定一县,原有居民6万人,减至3 000人。1933年、1934年,甘肃又两次遭受旱、雹灾害,波及10余县,死亡灾民40多万人。
抗日战争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未经土改的地区,1937年后开始减租减息。1943年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互助合作组,部队、机关实行精兵简政,减轻农民负担,边区政府开支的一半以上实现自给。
解放战争时期,边区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1946年,庆阳、镇原、合水三县开展清算减租运动,3 333.34公顷土地转入无地少地的农民手中;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农民。1947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克服了“左”的偏向,保护中农利益,土改取得很大成就。
在此期间,国民党统治区对农业也采取一些改进措施。1938年秋,甘肃农业改进所成立,负责省内农林畜牧的改良工作。后又成立甘肃畜牧兽医研究所,兰州气象测候所。1940年冬,成立甘肃水利林牧股份有限公司,资本6 000万元,为甘肃新式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旧的生产关系和苛捐杂税,国统区农村经济,仍处于每况愈下的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进行内战,在甘肃竭力征兵、征粮、征税。当时甘肃人口约600万,征兵就达60万。1948年甘肃人民负担的军粮差价、运费、补差三项,折粮22.5万吨,为全省正赋的三倍。各地农民全家饿死或自杀的比比皆是,国统区农村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的境地。

☚ (三) 宋元到明清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甘肃农业 ☛
000194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