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环境Zhongguo zhoubian huanjingperpheral environment of China
中国周边国家自然、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条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陆疆与15个国家为邻。东面是朝鲜,东北和西北面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北面是蒙古,西和西南面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南面是缅甸、老挝和越南。陆地边界(含界河、界湖等水域边界)线全长2.19万km。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长达1.84万km。我国海区自北而南,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海疆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东面是日本,东南面是菲律宾,南面是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和新加坡。
与中国领土接壤、领海临界的21个周边国家,相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不论在人口和领土面积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区别;不论在外交政策以及国际地位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在经济、政治发展程度方面也有较大差别。周边21个国家,总人口17亿多,加上中国12亿多的人口,近30亿,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3/5。其中亿以上人口的周边大国就有5个,即印度、俄罗斯、印尼、日本和巴基斯坦。从社会制度上看,周边地区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有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发展程度上来区分,既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从国际地位上来区分,既有世界性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也有地区性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从各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来分析,既有奉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也有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国家。总之,中国周边国家多,差别大,情况极为复杂。
周边国家除日本、新加坡、俄罗斯外,基本上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其经济发展表现出强大的活力和较快的增长势头,引起世界的注目。
发达国家日本,在周边国家中科技、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最为强大。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万亿美元,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成为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90年代初, 日本调整了经济结构,提高了产业结构层次,不断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近年来,日本不断增加科研投资,改善科研体制,积极发展高尖端科学技术,以图把日本建成世界工业、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成为超级世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势力的日益强大,日本正将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转化为政治力量,努力确立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大国地位。“政治大国”战略是日本统治集团认真分析了国际形势和本国实力水平,反复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比较“现实”的选择。为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近年来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日本统治阶级认为,国际上政治的后盾是实力,如果日本仅有经济实力而没有军事实力,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日本一方面积极加强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一方面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挥军事力量。日本发展军事力量和调整军事战略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多次修订、调整防卫政策;二是军费开支突破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额;三是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大力发展军工产业。
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部门比较齐全;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科学技术人员数量及科技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虽然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遇到一些挫折,但其经济在中国周边国家中仍很有实力。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仍处在大国地位,其拥有的核弹头、作战飞机等无论是数量还是作战能力都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虽属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发展有其突出特点。印度是农业、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独立后基本实行公、私营企业并举的“混合经济”。目前,粮食已经自给,工业已有相当的基础。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海轮和各种机床、仪器。印度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虽低于中国,但由于印度长期重视教育和科技开发,从而使印度国民的素质有较大提高,其科技队伍仅次于俄罗斯、美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科技大国。在一些高尖端科技领域,如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农业技术、电子技术等方面,是第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经济发展的后劲很大。印度是亚洲军事实力较强的国家之一,在1998年进行了多次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