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又叫假性心脏病,系由于胸椎轴线变直,胸腔前后径缩短,致右心室流出道受压,而引起一些心血管改变的综合征。患者可有胸闷、胸痛、心悸等;查体为扁平胸,前后径与横径之比≤0.4,X线见胸椎轴线变直,心前间隙消失,肺血正常,心胸比例≤0.5,心影左移等;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本综合征易误诊为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应鉴别之。无需特殊治疗。 直背综合征straight back syndrome指胸椎生理后凸消失变直,胸腔前后径变短,心前间隙消失,右心室流出道受胸骨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改变。常合并二尖瓣脱垂。多见于青少年。可无症状或仅有心悸、气促。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直背综合征 直背综合征直背综合征是由于胸椎的正常生理性向后弯曲消失,胸廓前后径变小,使心脏和大血管受压,在心底部出现收缩期喷射性杂音的一个综合征。由于本病酷似器质性心脏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本病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临床上并不少见。 本病的胸廓畸形属先天性。X线检查无骨质病变。由于胸椎变直,甚至向前凸出,因而胸廓前后径变小,使心脏和大血管受胸骨和脊柱压迫,产生变形和扭曲,以心腰部最明显。由于右心室流出道靠前,更接近胸骨,故受累较多。在喷血时,右心室流出道变形和大血管扭曲,使血流由层流变为涡流而产生杂音。此外心脏受压向前向左移位,其横径增宽,产生假性心室增大。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大多无自觉症状,剧烈运动后可有轻微气促,少数有心悸和非心原性胸痛。望诊和触诊发现胸椎变直是最有价值的体征。胸廓扁平,前后径短。胸骨左缘可触到明显的右心室冲动,肺动脉瓣区一般无震颤。心界可向左下增大。听诊在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有时达第四肋间可闻1~3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有时杂音粗糙,个别可达4级,其响度与胸廓畸形的程度有关。坐位时杂音减弱,深吸气时更弱。第二心音清楚,呈正常分裂,部分病人分裂较宽,呼气时仍可闻窄分裂。少数有收缩喷射音。 X线检查很有诊断价值。侧位片示胸椎的正常生理性后向弯曲消失,变直,甚至向前凸出,胸骨垂直,常与脊柱平行,使胸廓前后径变小。后前位可见肺门阴影稍大,肺动脉段膨隆。心影向左移位。侧位见胸骨后心前间隙消失,心后间隙缩小,因此常误为心室增大,但心胸比率均在正常范围。升、降主动脉影可稍增宽。 心电图检查一般无异常; 少数有过早搏动、非特异性T波改变,轻微S-T段偏移,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个别有心电轴右偏,左心室高电压或肥厚。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各房室无异常。 本病诊断不难,但易被忽略。诊断依据为: ❶取坐位或立位,胸椎正常生理曲线消失,变直,肩胛间区外观凹陷; ❷胸廓扁平,前后径明显缩短; ❸胸片示胸廓前后径 (以第八胸椎为准,从椎体前缘至胸骨后缘) 与横径 (以右横膈顶为准) 比值较正常平均值 (45%) 低,常<40 %; ❹心底部收缩期杂音不能用器质性心脏病解释。 由于本病心底部有收缩期杂音,须与心房间隔缺损、轻型肺动脉瓣狭窄、小的心室间隔缺损、原发性肺动脉扩张和主动脉瓣狭窄等鉴别。一般根据X线胸片、心电图、心音图和超声心动图,鉴别不难。凡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有收缩期杂音难以上述心脏病解释者,应嘱患者取坐位进行检查,注意胸椎形态和胸廓前后径大小,以免漏诊。侧位胸片有诊断价值。胸骨加压听诊可使本病杂音增强,而前述器质性心脏病则否,必要时可作心导管检查以排除上述器质性心脏病。 本病预后良好。无须特殊治疗。 ☚ Q-T延长综合征 多发性大动脉炎 ☛ 00018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