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故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故乡》

《故乡》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朝鲜作家李箕永(1895—1984)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朝鲜南部的元德村,那里的广大贫苦农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与地主的双重剥削压迫下,纷纷破产。这时,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金喜俊回到故乡,发动和组织农民进行了反抗地主残酷剥削的抗租斗争。同时还组织城里缫丝厂工人罢工与捐助,积极配合与支援了元德村农民的斗争,在工农联合斗争的强大攻势下,迫使二地主安承学不得不答应农民的要求,使元德村农民的抗租斗争取得了胜利。

金喜俊是一个新型革命知识分子形象。他看到元德村的农民备受压迫与剥削的悲惨处境,敏锐地意识到时代赋予他的重任,唤醒农民起来参加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斗争。他富有领导艺术和组织才能,将元德村的年青一代和老一代农民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向他们灌输先进思想,他及时机智地组织了抗租和罢工,使元德村农民的抗租和缫丝厂工人的罢工结合起来,并取得了胜利。他在斗争中克服了“常常感到寂寞孤独与空虚”的感情,不断前进。二地主安承学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依仗权势,靠收租和放高利贷发财。他生活腐化,灵魂肮脏,为人阴险奸诈,手段毒辣。《故乡》还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意志坚强的仁顺、性格倔强的仁童,直率爽朗的方姑娘,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甲淑等。

小说通过金喜俊和安承学分别代表的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尖锐的矛盾斗争,广泛地反映了20年代朝鲜农村的急剧变化,如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农民群众的觉醒,工农联盟的形成。

小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作品中通过对农乐队、婚礼、过生日等农村习俗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幅朝鲜农村的风俗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采用了大量的俗语和民谚,富有表现力和生活气息。


《故乡》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故乡》

 长篇小说。李箕永著。出版于1933年。描写从日本勤工俭学回到故乡元德村的知识分子金喜俊,耳闻目睹乡亲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干一番事业”。他通过试办农乐队广泛团结农友,启发他们的觉悟,又以大水灾为契机,与工人的罢工密切配合,向二地主安承学之流展开减租斗争。他还摆脱掉个人生活中因早婚和恋爱带来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民运动中去,终于赢得了减租斗争的胜利。作品较为全面地描绘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朝鲜的社会现实,写出了受压迫人们的觉醒、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和工农互相支援联合斗争的胜利,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初步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金喜俊的典型形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后朝鲜发生的深刻社会变化。是朝鲜早期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故乡》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故乡》

《故乡》

长篇小说《故乡》,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之一、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李箕永著。此书1933年发表,为作家的代表作。小说描写20年代末朝鲜农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及城市工人对农村斗争的支援。以元德村农民反对封建地主恶毒榨取的斗争为基本梗概,集中塑造了新型革命知识分子金喜俊的形象。青年金喜俊从日本留学回到故乡,决心同乡亲们一道改变穷困现状,干一番事业。他积极参加“青年会”,一心为大家多做办夜校之类的有益工作。但不久他发现“青年会”是个整天吃喝玩乐的俱乐部。他开始与农民共同劳动,并向他们宣传进步思想。地主代理人安承学的女儿安甲淑接受了喜俊的进步思想,喜俊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甲淑与权京镐相爱,喜俊想到:“在正义事业中牺牲自己是最可贵的”。他帮助摆脱封建家庭束缚的甲淑逃走,进缫丝厂当了女工。喜俊通过甲淑等人,指导了缫丝厂女工的罢工。在工人们的帮助下,他发动乡亲们向安承学开展了减租斗争。他依照甲淑的计策,以安承学的家丑相要挟,终于使减租斗争取得预期的胜利。《故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朝鲜农村的风俗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意义,是在朝鲜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新型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故乡》的中译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