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5_111中庸問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5_111中庸問疑

中庸問疑

【題 解】
中庸問疑作者洪大容(一七三一—一七八三),字德保,號湛軒,本貫南陽,牧使之子,渼湖金元行門人。少年時隨從使臣到北京,參觀清國文物,結識清國學者,並接觸西學,見聞廣開。回國後與朴趾源朴齊家李德懋柳得恭等交遊,對他們頗有影響。湛軒為北學派之先導,是以燕巖朴趾源為中心的利用厚生學派的實學代表。他鑽研天文學和自然科學,主張地球自轉説,並對當時的土地、科舉、兵役等制度提出了改革方案。以蔭補任泰仁縣監、榮川郡守,後以奉養老母為由辭官。本書收録於湛軒書内集四書問辨,針對第十三章‘忠恕’、第十六章‘鬼神之為德’的注解及‘費’、‘隱’,第二十章‘生知’注等提出疑問並闡明己見。收録於同卷的寄書杭士嚴鐵誠又問庸義湛軒北京訪問的時候圍繞中庸朱子注向中國學者嚴誠(號鐵橋)提問的内容,對九個章節中朱子注與中庸本旨大義不相符的地方進行細密的分析和批判,並指出五個章節中朱子注對中庸本旨的解釋錯誤之處,以證其分屬不當之實。(吴錫源)
無聲無臭,道之隱也,形而上者也;不見不聞,神之微也,形而下者也。今曰‘不見不聞,隱也’,則是認神為道,神之於道果若是其無别乎?蓋有聲有色而為萬物之形者,五氣之粗濁也;不見不聞而為萬物之主者,五氣之精英也。有聲有色而不加粗,不見不聞而不加精,費而天地不能載,隱而鬼神不得窺者,此道之所以無聲無臭,而為品彙之根柢也。今曰‘理氣二物元不相離,即其氣之無形無聲,而理之微妙在焉。故氣之無形與聲,便不妨謂之理之無形與聲’云,或説如此。則竊所未曉。氣無形聲自氣無形聲,理無形聲自理無形聲,理氣之懸判若天壤。如是滚合為説,不幾於混圇鶻突,而有害於道器之分耶?且以理氣不相離而謂之氣然理然,則有形有聲者,可謂氣有形聲而理亦有形聲耶?
言體之微,則謂之隱;言用之廣,則謂之費,其為理則一也。今以鬼神體物如在謂之費,則是祭祀之鬼神亦理也。郊而格、廟而享,理之有作用甚矣,其可乎?
若曰‘鬼神合理氣而言,而所謂隱者,舉其理一邊而言’云,則尤切惑焉。若如是説,則雖謂之飛鳶躍魚隱也,亦可也。何者?鳶魚亦合理氣故也。
且以不見不聞為隱,則陰静陽動固未嘗有形有聲,則是陰陽亦可謂之隱乎?陰陽既不得為理,則鬼神之獨為隱,何也?
集注以陰陽合散釋體物不遺,而又曰體物費也,則不幾於以陰陽為理乎?
‘忠恕違道不遠’,注曰:‘道,即其不遠人者是也。’忠恕,即不遠人之道也。今言違道不遠,則忠恕獨非道歟?東陽許氏所謂‘可至(於)中庸之道,故曰違道不遠’者,似以此道字為聖人天地之道。此則恐未然。何者?聖人天地之道,實是高遠難及,所謂‘道不遠人’者,説不去故也。
‘生知’章注‘以其等’云云,此篇言三德,只見其分,而不見其等。大舜顔淵子路之事,恐只其所舉偶有高下,非三德真有其等而然。然則集注之意,未知何據。
‘言前定’云云,行與事無異,而道則又言行之總稱。如是重疊言之,何也?

☚ 15_110未發説質疑   15_112寄書杭士嚴鐡橋誠又問庸義 ☛
000038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