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djustments

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强调价格因素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理论假设:只考虑进出口商品市场的局部均衡,其他条件不变;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保证外币需求弹性等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贸易最初是平衡的。理论的基本观点:(1)汇率变动能通过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贸易余额。(2)进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汇率变动的实际效应,只有当一国的进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该国货币贬值才能改善其贸易条件。(3)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条件有一定的时滞,这就是“J曲线效应”。由于“通货合同期”和“通过效应”的存在,一国货币贬值初期,出口商品量不会随出口价格下降立刻增加,居民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也不会随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而立刻发生变动,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初期可能使贸易条件恶化,经过一定时期调整才得以改善。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国际收支调整不是自动过程,而是政府政策的问题。汇率政策是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的有效工具,汇率贬值可用以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理论主要由J. 罗宾逊提出,S.P. 麦吉等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l to balance of payments

国际收支调整方法之一。是琼·罗宾逊针对30年代国际收支调整实践提出来的。它以马歇尔的部分均衡分析为基础,即把马歇尔对单一商品生产和价格的供求分析,扩展到进出口上,主要研究汇率变化的影响,特别注重分析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问题,即注重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所需要的条件。根据这种理论,一国如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会贬值,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出口获得刺激,而进口则受到压抑,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得到纠正。在相反情况下,如一国的国际收支盈余过大,本国货币会升值,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但贬值之后,出口实际增加和进口实际减少的程度,以及升值之后,出口实际减少和进口实际增加的程度,则与进出口需求弹性关系很大。需求弹性越高,汇率变动在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方面的效果越大。为使贬值能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升值减少国际收支盈余,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价格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总和,必须大于1。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这一条件的实现,在理论上能使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在汇率调整之后得以纠正,因此亦称为外汇市场的稳定条件。弹性分析法之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界长期流行,一方面是它迎合了自由贸易论者的主张,适合西方各国政策制定者的需要,同时也是因为在实践中,许多国家用汇率变动方法调节国际收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弹性分析法的主要缺陷有3个方面。第一,忽视了弹性机能的时滞因素。第二,过分重视微观经济学的相对价格效应,忽视宏观经济学的收入效应。第三,在方法论上,它基本是一种部分均衡分析,忽视了汇率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反作用。弹性分析法过高地估计了汇率变化的作用,这正是它在许多国家的实践中遭到失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受到以后产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批评。

☚ 价格-硬币-流动机制   马歇尔-勒纳条件 ☛
000018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