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djustments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受凯恩斯革命的影响,理论强调收入和支出因素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理论的基本公式是:贸易余额等于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与总吸收之间的差额,这里的总吸收代表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在内的国内总支出。根据上述关系,理论认为:(1)国际收支调整与整个国民经济相联,只有理解经济政策怎样影响总经济活动,才能理解国际收支的变动。(2)在资源未被最佳配置的条件下,货币贬值通过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或总收入。(3)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货币贬值通过真实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和替代效应等影响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或总吸收。理论的政策主张是:纠正贸易逆差的政策有两种,一种是旨在增加产出的支出转向政策,通过货币贬值和贸易限制措施使对外国产品支出转为对本国产品的支出,并刺激国内出口产品的生产。另一种是旨在减少吸收的支出减少政策,通过紧缩国内的货币、财政政策或进行直接控制降低收入和就业水平,减少国内吸收。理论是由S.亚历山大提出的。理论的主要观点反映在他的《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1952年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论文》)一文中,后由F. 麦奇勒普和H.G. 约翰逊等人补充和发展。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s一种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理论,用以说明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主张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S·S·亚历山大。他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把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济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弄清经济政策怎样影响总的经济活动关系,尤其是在产量变动后,支出如何变动,才能理解贬值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对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X-M=Y-(C+I+G) 如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则B=X-M。如以A代表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内支出总和,则A=C+I+G。最终可得:B=Y-A。它表明贬值对贸易差额的作用取决于对收入和吸收的作用。所以,吸收说又称“收入-吸收说”。其核心内容是说明贬值对收入的作用,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上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等问题。吸收说推进了弹性分析说关于贬值效应的研究,指出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至少有3种: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分为:真实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等。吸收说认为,不能仅用贬值作为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的工具,而一定要把贬值与其他经济政策结合起来运用。它提出了“支出转向政策”和“支出减少政策”。在经济中有失业存在的条件下,贬值有可能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有新的商品供出口和进口替代之用,支出转向机制得以发挥作用,出口增加和收入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为了保证贬值的成功,政府应实行刺激供给的政策。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没有闲置资源可供利用,支出转向政策要获得成功,政府必须实行支出减少政策,即压缩吸收,腾出资源供出口和进口替代之用。☚ 贬值的贸易条件效应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分析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