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章】
舜生於諸馮止東夷之人也。
通義 仁山金氏履祥曰:‘舜生於姚墟諸馮之姚墟。因生為姓,故為姚姓。居潙汭,後世復因居潙而為潙姓。非舜有二姓也。諸馮、潙汭皆在今河中府河東縣。孟子以舜生諸馮,為東夷之人,蓋對文王西夷而言,猶云東方西方爾,故曰“地之相去千有餘里”。蓋自河中至岐周千餘里也。’○又曰:‘諸馮在河中府河東縣,其地有姚墟。負夏衛地。史記皆云:舜崩於蒼梧之野,因葬焉。今道州九疑是也。此云鳴條,恐古地有二名爾。舜有虞之國,在今河中府舜井尚在。’按:舜為父母所逐,負版就時多在東方之地,故東夷之人爾。或云東夷西夷,猶俗言東邊西邊。
文王卒於畢郢。
四書釋地 卒於畢郢,卒即葬也。括地志‘周文王墓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在唐名畢原,在殷則名畢郢。
得志行乎中國。
蒙引 得志行乎中國。吴仲珠謂‘中國’二字對東夷西夷説,非也。集注只訓作天下,且東西夷,已説見前。○存疑 得志行乎中國,就舜文説,先聖後聖其揆一乂,是因舜文概説。古今聖人或謂專説舜文,固不是;或謂除舜文説古今聖人,亦不是。○不是得志行乎中國同,是其行乎中國者同也。古今異時,彼此殊勢,舜文所行之事,安得盡同?然隨事各當其理,這便是同也。蒙引文王之發政施仁必先鰥寡獨孤,即舜之‘不虐無告,不廢困窮’一條,未免以事迹論,不必用。如用之,則有不同者,説不得矣。
符節
蒙引 問:‘符節一物乎?分為二物乎?’曰:‘一物也。’‘何以證?’曰:‘注曰“符節以玉為之”云云,可見是一物,兼周禮所謂玉節、角節、虎節、人節、龍節、壐節、旌節,周禮惟“門關用符節”,此符節則以竹為之。’
先聖後聖,其揆一。
蒙引 所謂‘先聖後聖,其揆一’者,皆是無意相合而自然相脗合。○‘其揆一’者,注云‘揆,度也。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無不同也’,此是解出所取揆字之義如此,其實只是與言其一揆一轍、同歸一致者一意,切不可謂上文言其道之同,此是言度其道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