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 呼和浩特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 呼和浩特市 1. 呼和浩特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土默特平原东北部,阴山支脉大青山南麓,黄河支流大黑河北岸。辖4区2县。市区面积2054平方公里。居有汉族与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壮、藏等少数民族。春秋时为楼烦地。战国时为赵云中郡边地,其北大青山之赵北界长城,即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06)所修。汉曾置北舆县,属云中郡。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出云中(今市西南)、定襄(今市南)北击匈奴时经此。元封元年(前110),武帝率十八万骑北巡,曾至此登单于台(今市西),以威慑匈奴。隋炀帝《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有“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之语。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昭君出塞和亲,死葬市南大黑河(金河)南岸,青冢今在。东汉时,大青山东部为鲜卑单于庭驻在地,呼和浩特一带为其近畿。南北朝时,先后为北魏、东魏、北齐地。其西北郊之白道、白道城,为阴山南北之重要通道。水草丰茂,游牧兴旺,北魏时高车(敕勒)部牧居于此,称敕勒川(平原)。高欢使斛律金所唱之民歌《敕勒歌》云:“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隋属定襄郡。唐属丰州,为单于都护府辖地。辽、金、元均为丰州地。明嘉靖(1522—1566)初年,土默特蒙古族首领阿勒坦汗率部来此驻牧,在其受封为顺义王后,于万历三年(1575),与夫人三娘子在今市区西部筑库库河屯城,今音译为呼和浩特,蒙语意为青色之城,亦称三娘子城,明神宗赐改归化城。崇祯四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追击察哈尔林丹汗,曾纵火焚城。清雍正元年(1723)改归化城厅。乾隆四年(1739)在今市区东部筑新城,置绥远城厅。1912年降为归化、绥远县,次年并为归化县,旋又改归绥县,1928年建绥远省,为省会。1950年改归绥市。1952年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地,1954年改今名。属北方大陆性气候,夏秋风和日朗,为旅游最佳季节。市内人文胜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金刚座舍利宝塔、万部华严经塔、大窑遗址。市南9公里大黑河南岸有昭君墓。市区内外庙宇甚多,著名者有:清真大寺、小召、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乌素图召、喇嘛洞召等。其他重要文物古迹有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等。工艺品有蒙古银器、蒙古地毯、马头琴、蒙古族服饰等。表演艺术有蒙古族歌舞。旅游节庆集会活动有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活动、马术运动等。美食品有干奶酪、烤羊腿、手扒肉等。交通,铁路可通北京、兰州、海拉尔等地,公路可通北方各省,航空可达北京、武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古人山水旅游文学作品描述呼和浩特风光古迹者,有唐人张𧏖、柳中庸、陈去疾、雍陶,明人王嘉谟,清人高其倬、徐兰、王循等。张𧏖《登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之句,尤为世人传诵。 ☚ 一、呼和浩特、乌兰察布旅游区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