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72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72年 1972年5月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一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7月著名作家王任叔(巴人)25日遭迫害去世,终年71岁。 12月作家魏金枝17日遭迫害去世,终年72岁。 ☚ 1971年 1973年 ☛ 1972年 1972年1月余光中完成诗作《乡愁》。 3月作家易君左逝世,终年73岁。 4月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6月由陈慧桦、林锋雄等人发起的“大地诗社”在台北成立。 9月由隐地等编辑的文艺月刊《书评书目》在台北创刊。 10月作家黎烈文逝世,终年68岁。 11月张晓风发表剧本《武陵人》(《中外文学》第1卷第6期)。 ☚ 1971年 1972年 ☛ 1972年 1972年唐文标发表《先检讨我们自己吧》(《中外文学》),再次引起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论争。 ☚ 1972年 1973年 ☛ 1972年文化山西临潼发掘姜寨 “仰韶文化”遗址。 政法中国与马尔代夫、加纳、毛里求斯、多哥、马尔加什、扎伊尔、乍得、达荷美、马耳他、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荷兰、希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卢森堡、墨西哥、阿根廷、牙买加等19个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 经济年底,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达到5610万人,职工工资总额达到340亿元,粮食销量达到464亿千克。除进口粮食外,还动用了国家粮食库存,造成市场供应紧张,货币回笼困难,物价上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72年数学D.戈朗斯坦[美]提出有限单群分类计划,指出如何才能实现有限单群的完全分类,以后美、英、法、德等国家群论专家自发组织攻克这个大问题,终于用10年时间完成了数学史上的这一重大课题。 物理学约翰·巴丁[美]、里昂.N.库柏[美]和约翰·罗伯特·施瑞弗[美]因创立超导理论(BCS理论),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美]、斯坦福·穆尔[美]和威廉·霍华德·斯坦[美]因研究蛋白质第二结构和核糖核酸酶的分子结构,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天文学D.G.布莱克[美]在对碳质球粒陨石进行分段加热实验中,发现氖的同位素异常成分(Ne-E),并提出太阳系外成因的假说。 地学牛津大学L.P.布莱克[英]在格陵兰西北的戈特哈布区发现年龄为36亿~40亿年的岩石,这是最老的地球岩石。 生物学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和杰拉尔德·莫里斯·埃德尔曼[美]因对抗体结构的研究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山真喜雄[美]提出镰状细胞贫血病机制。 工程技术联邦德国慕尼黑建成奥林匹克运动场房顶,面积75 000平方米,由钢索和玻璃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顶。 1972年物理学科学工作者第一次观察到世界上有个可能比质子重10倍以上的重粒子事例。 地学贾兰坡等人发表了《山西峙峪旧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首先提出细石器文化起源于华北的论证,提出中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 农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在渭河桥头滩成功地探索出以生物工程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 医学北京工农兵医院和积水潭医院成功地为一名29岁病人进行同体断肢移植手术。 工程技术上海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试制成功每秒运算11万次的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1972年文化法国阿尔杜塞的《政治和哲学》出版,他力图将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统一。 政法1月20日,日本外务省宣布,只要不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就难于与苏联缔结和平条约。 经济西方石油公司被迫同意补偿阿拉伯海湾石油生产国因美元贬值而蒙受的损失。 军事2月4日,美、苏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在维也纳结束,缔结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 1972年 1972年8月1日—7日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候补中央委员、建筑部副部长维伊兹·杰贝罗率阿尔巴尼亚冶金工作组来合肥、马鞍山市参观考察。在合肥期间,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宋佩璋,省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任之会见客人。 ☚ 1971年 1973年 ☛ 1972年 1972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声称与中共“势不两立”,绝无任何 “妥协余地”。 6日台湾当局 “行政院” 通过长期经济发展计划。 10日蒋介石下令2月20日召集第一届 “国民大会” 第五次会议。 11日台湾 “立法院”通过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组织条例》。 13日台湾 “考试院” 通过修正 《考试法》 与《分类职位公务人员考试法》 部分条文。 29日台湾当局 “行政院”将加强检肃贪污列为各机关首要工作。 2月2日国民党第三督导组在中常会报告 《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纲领》。 7日国民党中常会核定第五任 “总统” “副总统” 党内候选人提名选举办法。 13日台湾省政当局提出五项革新建议,以有效改进农业经营。 17日台湾当局针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事,声称 “光复大陆” 政策决不变更。 20日第一届 “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台北举行,3月25日结束。 24日台湾当局 “外交部”就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声明,宣称这一公报 “无效”。 3月6日国民党十届三中全会在台北召开。10日闭会。 9日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台北举行。 12日国民党中常会将三中全会通过 “提示国大代表同志政治任务案”,正式通知国民党籍 “国大代表”。 13日国民党海外工作会议在台北召开,15日闭幕。 17日台湾 “国民大会”通过修订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21日台湾 “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台湾当局第五任 “总统”。 22日台湾 “国民大会” 选举严家淦为第五任“副总统”。 4月10日台湾当局宣布与汤加 “建交”。 13日台湾当局 “行政院” 派王叔铭为驻约旦“大使”,沈锜兼驻汤加 “大使”。 17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 修正案。 19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撤销党内五个督导组,以符精简组织原则。 26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提名倪文亚为 “立法院” 院长候选人,刘阔才为副院长候选人。 5月2日倪文亚、刘阔才任台 “立法院” 正副院长。 6日国民党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举办青年暑期娱乐活动,更名为 “青年自强活动”。 15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精简组织后自秘书长以下各单位主管人选。 同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招待记者称,国民党中央调整组织目的是起用新人。 同日台湾 “监察院” 长李嗣璁在台北病逝。 1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 “呼请”蒋经国出任台湾 “行政院” 长。 22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蒋介石提名蒋经国为“行政院”长。并派梁永章、易劲秋分别代理台湾省、台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26日台湾 “立法院”投票同意蒋经国 “组阁”。 29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蒋经国所提各部会主管人选案。 30日台湾当局宣布与西萨摩亚 “建交”。 6月1日蒋经国以“行政院”长身份,首次召开会议,对从事行政工作提出 “平凡”“平淡”“平实” 六字。 同日蒋介石任命谢东闵为台湾省主席,张丰绪为台北市市长。 5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马星野任中央通讯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魏景蒙为中央通讯社社长。 6日蒋介石任命陈建中代理 “国民大会” 秘书长。 7日台湾当局宣布与希腊 “断交”。 8日蒋经国提出十项行政“革新”措施,要求各级行政人员切实遵行。 13日国民党中常会通知各级党部配合实行蒋经国所提十项 “革新” 政风要求。 17日蒋经国在 “立法院”报告施政方针,强调今后要“巩固反攻复兴基地”,打破中共国际统战“阴谋”。 17日蒋介石提名戴炎辉为台湾当局 “司法院”副院长,陈朴生等四人为 “司法院” 大法官。 29日蒋介石公布《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额选举办法》。 7月5日国民党中常会讨论南朝鲜与北朝鲜终止敌对态势,强调台湾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坚持反共政策。 20日蒋经国就中国与日本政府国交正常化一事,告诫日本应明辨 “是非”。 26日国民党中常会讨论中日建交问题,一致支持蒋经国的观点。 8月8日蒋经国谴责日本政府企图与中国建交。 23日台 “教育部”部长蒋彦士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报告教育重点。 30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将中国通史及中国现代史列为大学共同必修课程。 9月1日前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香凝逝世。 6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对台日关系采取果断行动。 22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布 “增额中央民代”选举该党提名候选人名单。 27日蒋经国提出九项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措施”。 29日蒋经国警告日本应负对台关系一切后果,并强调反共政策不变。 10月3日蒋经国在 “立法院”称,“今后将继续加强与各友邦间关系”,以粉碎中共“妄图孤立”台湾之阴谋。 10日蒋介石发表文告,强调 “力排横逆,自谋自备,再开新局”。 31日台湾南部横贯公路竣工。 11月4日蒋经国巡视金门、马祖、澎湖等地。 9日国民党中常会修改第六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30日台湾当局“行政院”通过第六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12月2日台湾当局成立 “亚东关系协会”,以维持与日本的非官方关系。 6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责成“外交部”适应国际形势,展开 “总体外交”。 16日蒋经国宣布 “都市建设” 九项重要措施。 22日台湾当局与澳大利亚、新西兰 “断交”。 23日台湾选举 “增额国大代表”“增额立法委员” 与台湾省第五届省议员、第七届县市长。 ☚ 1971年 1973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