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72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72年

1972年


5月

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一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李心田的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7月

著名作家王任叔(巴人)25日遭迫害去世,终年71岁。


12月

作家魏金枝17日遭迫害去世,终年72岁。

☚ 1971年   1973年 ☛

1972年

1972年


1月

余光中完成诗作《乡愁》。
由余光中编辑的台湾作家系列丛书“中国现代文学大系”由台北巨人出版社出版。


3月

作家易君左逝世,终年73岁。


4月

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由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6月

由陈慧桦、林锋雄等人发起的“大地诗社”在台北成立。
由颜元叔任社长的《中外文学》月刊在台北创刊。


9月

由隐地等编辑的文艺月刊《书评书目》在台北创刊。
大地诗社创办《大地》诗刊。
洛夫发表叙事长诗《长恨歌》(《创世纪》第30期)。
张默发表诗作《无调之歌》(《创世纪》第30期)。


10月

作家黎烈文逝世,终年68岁。


11月

张晓风发表剧本《武陵人》(《中外文学》第1卷第6期)。

☚ 1971年   1972年 ☛

1972年

1972年

唐文标发表《先检讨我们自己吧》(《中外文学》),再次引起关于现代派文学的论争。

☚ 1972年   1973年 ☛

1972年


文化

山西临潼发掘姜寨 “仰韶文化”遗址。
5月4日,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出版。
7月30日,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出土一座2 100多年前西汉墓葬,尸体、棺椁和大批的随葬器物保存完整。
12月14日,“文化大革命”期间首次选派留学生36人分赴英、法学习。


政法

中国与马尔代夫、加纳、毛里求斯、多哥、马尔加什、扎伊尔、乍得、达荷美、马耳他、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荷兰、希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卢森堡、墨西哥、阿根廷、牙买加等19个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
1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北京去世,终年71岁。
2月,台湾召开“国民大会”一届五次会议,蒋介石连任第五任 “总统”,严家淦连任“副总统”。
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了他,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等问题多次会谈。中美双方2月27日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
3月,台湾当局驱逐鼓吹“台湾自决”的美国人丹尼尔·比里。
5月,蒋经国出任台湾当局“行政院院长”。
9月1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何香凝女士在京去世。
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及外务大臣大平正芳访问中国。9月29日,中日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声明,宣告中日之间不正常状态结束。指出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表示深刻反省。宣布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日台和平条约》失效。
10月1日、1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达了周恩来要批判极“左”思潮的主张。《无政府主义是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反革命工具》等三篇文章,指出林彪是煽动极左思潮的罪魁祸首。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则攻击这篇文章是大毒草。毛泽东认为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随后,《人民日报》内部开展了批“右倾回潮”的活动,党内“左”倾错误继续膨胀。
12月10日,政协副主席邓子恢在北京去世。


经济

年底,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人数达到5610万人,职工工资总额达到340亿元,粮食销量达到464亿千克。除进口粮食外,还动用了国家粮食库存,造成市场供应紧张,货币回笼困难,物价上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72年


数学

D.戈朗斯坦[美]提出有限单群分类计划,指出如何才能实现有限单群的完全分类,以后美、英、法、德等国家群论专家自发组织攻克这个大问题,终于用10年时间完成了数学史上的这一重大课题。


物理学

约翰·巴丁[美]、里昂.N.库柏[美]和约翰·罗伯特·施瑞弗[美]因创立超导理论(BCS理论),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M.盖尔曼[美]提出夸克“色”量子数概念。同年,R.P.费恩曼[美]提出部分子概念,即认为质子或中子是由部分子组成。实验证明部分子自旋角动量为r/2,恰与夸克相同。
波·霍伊斯塔用185兆电子伏质子作入粒子发现质子是束缚在一起的π+介子偶。
S.E.哈里斯[美]在镉-氩系统中运用相位匹调法产生了紫外激光现象。
美苏合作,成功地把质子加速到200千兆电子伏。
K.G.威尔逊[美]和费希尔[美]提出临界指数ε展开方法,使重正化微化展开法得以迅速普及,从而使科学家能以丰富的例子论证临界现象。
R.R.威尔逊[美]生产粒子束,并用这种粒子束进行实验。
伯恩赛厄斯[美]发现具有六角晶体系结构转变温度为13K的超导体复合材料。
奥谢罗夫[德]等人发现在两个固定温度下H3发生奇异突变现象。


化学

克里斯廷·波默·安芬森[美]、斯坦福·穆尔[美]和威廉·霍华德·斯坦[美]因研究蛋白质第二结构和核糖核酸酶的分子结构,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T.J.奥迪奥恩 [美] 等在K+HCI→KCI+H的反应中用激光脉冲对KC1检验,直接观察到受激的HC1与未受激HC1的反应性的差别,受激光照射的反应速度提高百倍。
永田度[日]合成重要的植物激素——赤霉素A15
英、美等国化学家共同努力完成对置换反应描述的计算机模型。
亚里山大·里奇在晶体X射线衍射研究的基础上揭示DNA传递信息的过程。
达林·霍夫曼[美]证实在自然界中存在比铀更重的元素钚,这一发现对元素周期表作了重大修正。


天文学

D.G.布莱克[美]在对碳质球粒陨石进行分段加热实验中,发现氖的同位素异常成分(Ne-E),并提出太阳系外成因的假说。
9月,“水手9号”发回的数据表明火星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重力也不规则。火星不存在水,周围被二氧化碳气体所包围。
以贾柯尼为首,美国科学和工程学会(ASE)编制成第一张全天空的X射线源表。
R.比尔[美]等在木星大气内发现了重氢,这是在地球以外首次于天体中找到氢的同位素。
5月13日,C.T.科瓦尔[美]发现河外超新星。


地学

牛津大学L.P.布莱克[英]在格陵兰西北的戈特哈布区发现年龄为36亿~40亿年的岩石,这是最老的地球岩石。
J.杜威·伯德[美]分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特征与发展史,发现其数据与板块构造模型相符。
海伊[英]提出深处地柱驱动板块运动的假说被称“海伊定律”。


生物学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和杰拉尔德·莫里斯·埃德尔曼[美]因对抗体结构的研究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月11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P)的环境委员会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
4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6号”,带三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并建立了观察站。
7月,苏联发射水手号软着陆于金星,测得表面温度7 500℃,压力是地球大气层的90倍,不可能存在生物。
11月23日,《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签署,规定每个国家有保护本国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义务。
12月7日,发射阿波罗计划最后一艘“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月球上呆了44小时,带回来110千克资料。
《只有一个地球》出版。它是B.沃德和杜博斯组织负责联合国教科文项目,它指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卡尔杜[美]在实验室第一次将两种野生烟草的幼茎细胞融合成功,并将该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这种植株具有两个亲本性状,染色体为两种野生烟草的总和。
迪纳[美]首次发现类病毒体。
昂加尔[美]等人合成恐暗素,可以把恐暗行为传递给另一动物。


医学

山真喜雄[美]提出镰状细胞贫血病机制。
希利[美]医生试制成功电子镇痛器。


工程技术

联邦德国慕尼黑建成奥林匹克运动场房顶,面积75 000平方米,由钢索和玻璃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顶。
美国英特尔公司推出8位微处理器8008。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出聚晶人造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
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出高强度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美国联邦铁道局研制成功时速为480千米的气垫车,8月试车成功。
3月2日,美国发射第一颗去木星的飞船“先驱者10号”,第一次用上了原子能电池。
7月,美国政府批准将新研制成功的电子心脏起搏器移人体。
日本首次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荷兰菲利浦公司研制出激光器拾音彩色电视录像盘。


1972年


物理学

科学工作者第一次观察到世界上有个可能比质子重10倍以上的重粒子事例。


地学

贾兰坡等人发表了《山西峙峪旧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首先提出细石器文化起源于华北的论证,提出中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


农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林业研究所,在渭河桥头滩成功地探索出以生物工程为主的综合治河方法。


医学

北京工农兵医院和积水潭医院成功地为一名29岁病人进行同体断肢移植手术。


工程技术

上海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试制成功每秒运算11万次的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上海电工机械厂等单位试制成功一台纯铜连铸拉空芯导线设备,为中国冶金、电线电缆行业填补一项空白。这台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总重量仅占进口设备的二十五分之一,还减少了十几道操作工序。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和施工的超高压输电线——刘家峡输电线建成。电压为33万伏,输电能力为42万千瓦,全长534千米。它是国内至1972年止距离最长、电压最高、输电量最大的输电工程。
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载重量达300吨的大平板车,专供运输大型机器设备,车身长21.3米,加牵引车全长31米、宽3.7米;共96个车轮,全部由液压控制。
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制成4 400千瓦(6 000马力)内燃机车。
浙江杭湖(州)铁路建成通车,全线90多千米。
长沙湘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主桥长1 350米。
湘(湖南株洲)黔(贵州贵阳)铁路建成通车,全长900多千米。
山东北镇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桥长1 394米,是当时黄河上最长的公路桥。
本溪钢铁公司建成大型机械化露天铁矿。
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工作取得巨大成果。黄河下游两岸建成引黄涵闸60多座,虹吸(抽水灌溉)工程80多处,灌溉面积达800多万亩。
福建晋江山美水库建成,可蓄水3.9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60多万亩。


1972年


文化

法国阿尔杜塞的《政治和哲学》出版,他力图将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统一。
影片《教父》、男主角马龙·白兰度、女主角丽沙·明尼里、男配角乔尔·格雷、女配角艾琳·赫本特分获45届奥斯卡奖。
德国马尔库兹的《反革命与起义》出版。
法国德里达的代表作《散播》、《立场》出版,对文学语言学进行系统阐述。
2月15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去世。斯诺曾著《西行漫记》。
8月26日,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第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英国波普尔的《客观知识》出版。
美国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创立模态逻辑语文学。
美国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出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以米都斯为首的研究小组完成《增长的极限》,分析了人类的资源、环境、人口状况。
德国亨利希·伯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政法

1月20日,日本外务省宣布,只要不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就难于与苏联缔结和平条约。
1月30日,巴基斯坦为抗议英国承认孟加拉国,决定退出英联邦。
2月25日,华约国家政治协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会议,通过关于欧洲和平、安全与合作的公报。
3月29日,柏林墙交通重新开放。
苏联驻玻利维亚大使馆119名外交官,因与政变有牵连,被驱逐出境。
5月,英国首相希思下令停止北爱尔兰议会和政府的活动,举行选举,以解决天主教徒参加选举的比例问题。
5月15日,美国将冲绳行政权交还日本。同日,美国签署一项日本向美国提供冲绳军事基地的协议。
5月22日,锡兰制宪会议通过,成立斯里兰卡共和国,高伯拉瓦任总理。
6月17日,美国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5名雇员闯入设在首都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事处时被捕,引发“水门事件”。
7月2日,巴基斯坦总统布托同印度总理英地拉·甘地在印度西姆拉举行的会谈结束。双方决定,将各自军队撤至边界自己一侧。
7月5日,法国总理沙邦·戴尔马辞职。梅斯梅尔接任,组成新政府。
7月7日,日本以田中角荣为首相的新内阁组成。
7月18日,埃及总统萨达特宣布:从7月17日起,结束苏联军事顾问在埃及的使命。
9月1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解散议会,决定10月30日大选。
9月22日,联邦德国总统海涅曼宣布解散议会,决定提前于11月19日举行大选。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宣布全国实行军事管制,逮捕反对派头目,并且禁止罢工、集会和游行示威,下令收缴民间枪支。同年11月,通过新宪法,规定菲将改行总理制,由总理掌握军队实权。并规定马科斯拥有新、旧宪法的全部权利。
11月22日,欧安全筹备会在赫尔辛基举行。32个欧洲国家及美国、加拿大代表出席。
12月21日,出席巴黎和会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代表团中止会谈,以抗议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升级。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签订《关系正常化基本条约》。


经济

西方石油公司被迫同意补偿阿拉伯海湾石油生产国因美元贬值而蒙受的损失。
1月18日,西欧共同市场同意英国、丹麦、爱尔兰、挪威四国申请,自1973年1月起加入共同市场。9月,挪威公民投票否决政府加入共同市场。
3月,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接纳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为成员国。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通过了美元贬值法案。
7月8日,美、苏签订3年内向苏联售出7.5亿美元粮食的协议。
美国肯尼思·约瑟夫·阿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7月17日,西欧十国财政部长举行会议,讨论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制。7月22日,西欧十七国签署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
7月22日,古巴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10月15日,5个阿拉伯产油国的部长会议,对同西方石油公司达成的股份协议在原则上表示同意。
11月6日~7日,西欧共同市场各国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就共同市场同地中海沿岸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达成原则协议。


军事

2月4日,美、苏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在维也纳结束,缔结了《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
2月25日,以色列出动坦克、飞机入侵黎巴嫩南部。巴勒斯坦游击队和黎巴嫩军队英勇抗击,击退以色列侵略者。9月16日,以色列又一次向黎巴嫩南部发动大规模进攻,黎军奋起抗击。
5月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越南北方港口进行布雷封锁和强化对越轰炸。
11月21日,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第一轮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双方签署了设立常设协商委员会的备忘录。
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以及永远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决议。

1972年

1972年

8月1日—7日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候补中央委员、建筑部副部长维伊兹·杰贝罗率阿尔巴尼亚冶金工作组来合肥、马鞍山市参观考察。在合肥期间,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宋佩璋,省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任之会见客人。
8月11日—15日 阿尔及利亚全国大学生足球队一行32人来合肥访问比赛。
9月15日—16日 柬埔寨国家乒乓球队一行11人来合肥访问比赛。
11月 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来皖考察治淮工程。

☚ 1971年   1973年 ☛
1972年

1972年


1月


1日

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声称与中共“势不两立”,绝无任何 “妥协余地”。


6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 通过长期经济发展计划。


10日

蒋介石下令2月20日召集第一届 “国民大会” 第五次会议。


11日

台湾 “立法院”通过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组织条例》。


13日

台湾 “考试院” 通过修正 《考试法》 与《分类职位公务人员考试法》 部分条文。


29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将加强检肃贪污列为各机关首要工作。


2月


2日

国民党第三督导组在中常会报告 《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纲领》。


7日

国民党中常会核定第五任 “总统” “副总统” 党内候选人提名选举办法。


13日

台湾省政当局提出五项革新建议,以有效改进农业经营。


17日

台湾当局针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事,声称 “光复大陆” 政策决不变更。


20日

第一届 “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台北举行,3月25日结束。


24日

台湾当局 “外交部”就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声明,宣称这一公报 “无效”。


3月


6日

国民党十届三中全会在台北召开。10日闭会。


9日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台北举行。


12日

国民党中常会将三中全会通过 “提示国大代表同志政治任务案”,正式通知国民党籍 “国大代表”。


13日

国民党海外工作会议在台北召开,15日闭幕。


17日

台湾 “国民大会”通过修订 《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21日

台湾 “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台湾当局第五任 “总统”。


22日

台湾 “国民大会” 选举严家淦为第五任“副总统”。


4月


10日

台湾当局宣布与汤加 “建交”。


13日

台湾当局 “行政院” 派王叔铭为驻约旦“大使”,沈锜兼驻汤加 “大使”。


17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 《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 修正案。


19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撤销党内五个督导组,以符精简组织原则。


26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提名倪文亚为 “立法院” 院长候选人,刘阔才为副院长候选人。


5月


2日

倪文亚、刘阔才任台 “立法院” 正副院长。


6日

国民党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举办青年暑期娱乐活动,更名为 “青年自强活动”。


15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精简组织后自秘书长以下各单位主管人选。


同日

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招待记者称,国民党中央调整组织目的是起用新人。


同日

台湾 “监察院” 长李嗣璁在台北病逝。


17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 “呼请”蒋经国出任台湾 “行政院” 长。


22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蒋介石提名蒋经国为“行政院”长。并派梁永章、易劲秋分别代理台湾省、台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26日

台湾 “立法院”投票同意蒋经国 “组阁”。


29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过蒋经国所提各部会主管人选案。


30日

台湾当局宣布与西萨摩亚 “建交”。


6月


1日

蒋经国以“行政院”长身份,首次召开会议,对从事行政工作提出 “平凡”“平淡”“平实” 六字。


同日

蒋介石任命谢东闵为台湾省主席,张丰绪为台北市市长。


5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定马星野任中央通讯社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魏景蒙为中央通讯社社长。


6日

蒋介石任命陈建中代理 “国民大会” 秘书长。


7日

台湾当局宣布与希腊 “断交”。


8日

蒋经国提出十项行政“革新”措施,要求各级行政人员切实遵行。


13日

国民党中常会通知各级党部配合实行蒋经国所提十项 “革新” 政风要求。


17日

蒋经国在 “立法院”报告施政方针,强调今后要“巩固反攻复兴基地”,打破中共国际统战“阴谋”。


17日

蒋介石提名戴炎辉为台湾当局 “司法院”副院长,陈朴生等四人为 “司法院” 大法官。


29日

蒋介石公布《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额选举办法》。


7月


5日

国民党中常会讨论南朝鲜与北朝鲜终止敌对态势,强调台湾不受任何外来干扰,坚持反共政策。


20日

蒋经国就中国与日本政府国交正常化一事,告诫日本应明辨 “是非”。


26日

国民党中常会讨论中日建交问题,一致支持蒋经国的观点。


8月


8日

蒋经国谴责日本政府企图与中国建交。


23日

台 “教育部”部长蒋彦士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报告教育重点。


30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将中国通史及中国现代史列为大学共同必修课程。


9月


1日

前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香凝逝世。


6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对台日关系采取果断行动。


22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公布 “增额中央民代”选举该党提名候选人名单。


27日

蒋经国提出九项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措施”。


29日

蒋经国警告日本应负对台关系一切后果,并强调反共政策不变。


10月


3日

蒋经国在 “立法院”称,“今后将继续加强与各友邦间关系”,以粉碎中共“妄图孤立”台湾之阴谋。


10日

蒋介石发表文告,强调 “力排横逆,自谋自备,再开新局”。


31日

台湾南部横贯公路竣工。


11月


4日

蒋经国巡视金门、马祖、澎湖等地。


9日

国民党中常会修改第六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30日

台湾当局“行政院”通过第六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12月


2日

台湾当局成立 “亚东关系协会”,以维持与日本的非官方关系。


6日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责成“外交部”适应国际形势,展开 “总体外交”。


16日

蒋经国宣布 “都市建设” 九项重要措施。


22日

台湾当局与澳大利亚、新西兰 “断交”。


23日

台湾选举 “增额国大代表”“增额立法委员” 与台湾省第五届省议员、第七届县市长。

☚ 1971年   1973年 ☛
000022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