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觱篥(bì l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觱篥(bì lì) 簧管乐器。 也作“筚篥”、“觱栗”、又名“笳管”。以竹为管,上开8孔,管口上插有芦管制的哨子,状似胡笳。其音悲凉。汉代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传入。《旧唐书·音乐志》:“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唐代李欣《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后为隋、唐燕乐及唐、宋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今民间流行者,称“管子”或“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