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藜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藜芦 中药名。 见《神农本草经》。别名:葱苒、公苒、梨卢、葱菼、鹿葱。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根及根茎。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 根多数,细长,带肉质。茎直立。叶互生,广卵形、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宽约10厘米,先端渐尖,全缘或带微波状,基部渐狭而下沿呈鞘状,抱茎;上面青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平行脉隆起。顶生大圆锥花序,总轴及枝轴均密被灰白色绵毛;雄花常生于花序轴下部,两性花多生于中部以上;枝轴基部有披针形苞片1枚,背面及边缘密被细绵毛;花多数,花梗基部具1小苞片,背面有细绵毛;花被6,紫黑色,卵形,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长5~6毫米,宽约2毫米,上面光滑,下面被绵毛,雄蕊2,花丝丝状;子房卵形,3室,花柱3裂,先端外展。 蒴果卵状三角形,长1.5~2厘米,熟时3裂。种子多数。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四川、江苏等地。此外,尚有下列几种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 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束。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 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味苦辛,性寒,有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瘜,疥癣,恶疮。 《神农本草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内服:研末,0.3~0.6克;或入丸剂。 外用:研末, ❶ 治诸风痰饮:藜芦3克,郁金0.3克,为末。每以1字,温浆水1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❻ 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黑藜芦根、根茎含介芬胺、假介芬胺、玉红介芥胺、秋水仙碱、计明胺及藜芦酰棋盘花碱等生物碱。天目藜芦根含天目藜芦碱、天目藜芦宁碱等多种生物碱。 蒜藜芦根含藜芦胺、玉红介芬胺、龙葵胺、去氧介芬胺等生物碱及β-谷甾醇。 根茎含介芬胺、藜芦胺、棋盘花辛碱、玉红介芬胺及棋盘花酸δ-内酯-16-当归酸酯等生物碱。药理实验表明❶ 降压作用:天目藜芦之总碱及天目藜芦宁碱,贵州产黑藜芦根的初提液,辽宁乌苏里藜芦Veratrum nigrum var.ussuriense混合碱,云南产小藜芦的提取成分,毛穗藜芦之总碱,毛叶藜芦之总碱,光安藜芦根浸膏的水溶液及精制品的醇溶液,经过多种麻醉动物实验均证明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无急速耐受现象,在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或暂停。 毛穗藜芦总碱对麻醉猫的降压作用较毛叶藜芦总碱强,天目藜芦总碱较前两者弱,肌肉注射量需大于静脉注射量10倍以上方有降压作用,可维持较长时间,口服需大于静注量15倍以上方有效,此时个别动物表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藜芦生物碱1类的降压原理一般认为是由于颈动脉窦及心肺感受区经窦神经及迷走传入纤维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血压下降所致。 离体兔耳及猫后肢灌流无直接扩张血管作用。 毛穗藜芦碱的降压作用与脑和肾血管舒张有关,其降压作用短暂。 ❸ 天目藜芦毒性甚大,其半数致死量与萱草根相似,但无蓄积中毒现象。黑藜芦浸出液的半数致死量为1.78士0.38克/千克。 兴安藜芦根的粉剂对口、鼻、眼粘膜有刺激作用,其中所含之藜芦定碱中毒时主要影响横纹肌,动物死于呼吸停止。 临床用于❶ 治疗疟疾:取天目藜芦3根(1寸长),插入鸡蛋(1个)内烧熟。 去药吃蛋。于发作前1~2小时服。忌鱼腥;孕妇及溃疡病患者忌服。 成人每次30毫克,日服3次,用凉开水送下。 用药时间依据临床愈合情况而定,一般约为2~4周。同时按常规予以复位及固定。应用藜芦治疗,需在骨折两端血运良好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