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口转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又称人口革命,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和过渡,它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质的飞跃,是从一种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另一种人口再生产类型。人类历史上有两次人口转变,第一次是由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第二次是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为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也就是从高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组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高高低”类型,转变到高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和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高低高” 类型,再转变到低人口出和率、低人口死亡率和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低低低” 类型。第一次人口转变发生在原始公社生产方式后期,是以新石器代替旧石器开始,到金属工具的使用完成。第二次人口转变发生在产业革命时期,是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而实现的。由于第一次人口转变发生在人类历史的远古时期,研究这次转变属于人口历史学的任务,因此,通常说的人口转变,是指第二次人口转变。关于人口转变的论述称为人口转变论,它是人口学者对人口历史进程这种现象的总结和描述。
人口转变论始作俑者是法国的人口学家兰德里 (1874—1956)。他根据西欧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于1934年发表的《人口革命》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人口再生产的历史演变阶段,并把每个历史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一一表述出来。按照他的人口转变论,西欧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被称为 “三阶段论”。人口转变论经后来的人口学者如英国的布莱克,美国的汤普森和诺特斯坦等人的进一步完善而被人们广泛接受。
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大都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人口转变过程也不尽相同,各具有其特点。归纳起来,已完成人口转变的国家,大致可区分为两种类型: 欧洲类型和日本类型:
(1) 人口转变的欧洲类型
欧洲的人口转变从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时期开始。在此之前,欧洲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产业革命给人口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机器大工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死亡率开始下降。至19世纪后期,人口出生率也普遍开始下降。到现在,整个西欧和北欧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2%,其人口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是完成人口转变的典型。欧洲人口转变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❶它是一个长时期自发的过程,前后一百年,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都非常缓慢;
❷在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出生率才开始下降;
❸它通过大量移民的办法来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
(2) 人口转变的日本类型
日本的人口转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战后初期的日本,出生率猛增。到1950年以后,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出生率开始下降。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人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日本的人口转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另一种人口转变的类型。与欧洲类型相比较,日本的人口转变具有以下特征:
❶转变速度快,仅用大约20年左右的时间,就迅速地实现了由传统人口再生产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的转变;
❷出生率下降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前。日本出生率的下降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❸日本政府采取提倡和支持节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对人口转变起了显著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人口转变的时间可以缩短,转变的速度也可以加快,还可能出现更多的人口转变类型。
研究世界各国人口转变的历史,总结其经验,阐明人口转变的规律性,是人口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研究人口的转变,应把人口转变放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考察,把人口转变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更替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从而深刻地揭示人口转变的动因及其规律。

☚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理论是一种联系社会经济发展,以人口发展过程及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为研究对象的人口理论。按照这种理论的划分,19世纪以来,西欧发达国家的人口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阶段。人类自有史以来直至近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食物来源没有保障,加上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的发生,死亡率很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为了延续后代,人类的出生率处于生理上的极限。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或缓慢增长。第二个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开始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食物结构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导致死亡率显著下降,预期寿命大大延长。但人们的生育观念尚未改变,出生率仍然很高,所以这一时期人口增长速度很快。第三个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阶段。工业化完成以后,死亡率继续降低,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妇女地位的提高、教育费用的增加等因素使人们不愿再多生子女,加上现代节育技术的发明和推广,导致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使人口增长率也很低。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已出现静止或负增长。
19世纪以前,西欧发达国家的出生率约为35‰,死亡率约为30‰,人口增长率大致为5‰。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并不降低,于是人口增长率开始上升。19世纪晚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生率大大降低,以致人口增长率很少超过10‰。
人口转变理论一般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人口理论。它不仅被用于分析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而且也被广泛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
20世纪初到中叶,发展中国家仍处于人口转变的第一阶段。二战后,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由于一些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平均寿命得到延长,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同期的人口增长速度(见表1)。但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仍长期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


表1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 (%)

年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5—2000
世界35.634.030.328.125.423.8

续表

年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1995~2000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非洲
中东
拉丁美洲
中国
东亚
南亚
22.7
41.8
48.1
47.9
41.4
39.8
36.6
43.2
20.3
40.0
47.6
48.0
39.9
33.8
38.3
44.1
16.7
35.5
46.1
46.3
36.3
26.0
30.1
40.5
15.9
32.1
45.0
44.2
34.4
20.1
26.1
36.9
15.2
28.3
40.1
40.0
31.3
18.0
22.4
31.0
14.9
26.2
36.9
36.9
29.6
17.4
20.3
27.8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趋势和前景,1950—2000年》

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过程,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死亡率的下降比较缓慢,出生率也从没有达到今天的发展中国家这样高,因而第二阶段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出现突然性的“人口爆炸”。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下降则主要是借助国际援助等外力实现的。但是,出生率却无法脱离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能像20世纪初的发达国家那样很快进入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约为80%,并且这一比率还在逐渐上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不发达状态中。虽然人口增长并不是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但人口增长过快延缓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导致了教育、医疗、环境、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对人口问题有足够的忧患意识,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 “大推进”理论   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 ☛

人口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动态过程。可以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1) 高位静止。高水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使人口处于几乎没有增长的静止状态。(2) 初期发展。死亡率开始下降的同时,出生率却依旧居高不下,结果自然增长率很高。(3) 后期发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死亡率接近可能达到的最低限度,出生率也以一定的时滞开始急速下降,人口增长趋于缓慢。(4) 低位静止。经济和人口同时都进入停滞状态。(5) 减退。死亡水平高于出生水平,人口负增长。其中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的前半期合在一起,可以统称为“高增长潜力期”;中间的过渡期表示人口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变化过程;其余部分则为低增长潜力期。 另一种常见的对人口转变过程的划分是:(1) 前工业化阶段。出生率长期维持在高水平,死亡率也很高,但有起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2) 初级工业化阶段。死亡率开始下降,出生率却居高不下,人口增长加速。(3) 高级工业化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生育率也开始下降,但速度较慢,这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4) 完全工业化阶段。进入现代社会后,不论是死亡水平还是生育水平都降到很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demographic transition

特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从大致相等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着形成新均衡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变化的动态人口过程。“人口转变”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人口学家F.W.诺特斯坦(F.W.Notestein)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经由各国学者的先后努力,人口转变理论逐步发展与完善起来,成为阐释人口内在变化、分析人口现状及趋势的重要人口理论学说。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兰德里、英国的布莱克、美国的汤普森、诺特斯坦、莱宾斯坦、柯尔及澳大利亚的卡德威尔等。他们不仅依据人口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实际资料,对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人口增长类型的转换与更替,作出了阶段划分和描述,而且对人口转变的原因与条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及讨论。
人口转变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❶人口转变,依照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变动,可以划分为性质、特点不同的各个阶段(有三阶段、四阶段及五阶段等不同的理论模型);
❷人口增长过程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人口转变的实现以经济发展、社会变动为必要前提;
❸人口转变是分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人口要素内在变化的历史过程,主要通过出生率(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来体现;
❹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存在出生率降低滞后于死亡率下降的普遍现象,导致出现“人口转变增长”时期;
❺人口转变理论具有普适性,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发展过程,都具有解释力。当然,在人口转变理论体系不断丰富与成熟的过程中,也有众多西方学者对这一理论的某些方面提出了置疑和批评,诸如:该理论模式及解释的普适性问题、“经验性描述”而非理论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问题等等。

☚ 老龄化人口   人口转变增长 ☛

人口转变

demographic transi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