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残喘
[结构] 动宾式。 [释义] 指勉强维持生存。也比喻其他事物勉强存在下去。苟:姑且,暂且。延:延续。残喘:临死前残存的喘息。 [出处] 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赙赠表》:“孤臣残喘,胡颜日月?”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延残喘,百念皆已灰灭。 ” [功能、例句] 多作谓语。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四:“故尚日食牛乳咖啡少许……得以苟延残喘,以待良友之营救。”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二八回:“穷的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倒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附条] ❶ “苟延残息”。宋·朱熹《朱文公文集》二三。 ❷ “残喘苟延”。 清·蒋士铨《清容外集·劝讼》。 ❸ “延口残喘”。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同义] 气息奄奄 苟且偷生 忍辱偷生 [反义] 生机勃勃 如日方中 舍身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