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活动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活动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阐述活动对儿童意识发展的作用时提出。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在《活动·意识·个性》一书中系统阐述。认为人类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不是直接由客观影响引起的,而是在主体与客观世界实际接触的过程形成的。 活动在最初阶段具有外部过程的形式(即外部活动),在外部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现实日益联系起来而内化成内部活动,即形成心理映象。人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是在人与人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由开始的人与人心理之间的过程变为个人心理之内的过程。个体的心理内部活动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由外部活动内化而成的。外部活动之所以可能转变为内部活动,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结构,即都服从一定需要的特殊活动,服从一定目的的动作过程,以及决定于达到目的的条件的操作过程。 列昂节夫认为,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形式的主导活动,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到学龄期,学习活动成为主导活动,到成人期,劳动成为主导活动。 该理论重视活动在心理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但过于强调外因的作用,可能割裂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的关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