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永遇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永遇乐 【词题】: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1)。。 【原文】: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2)。曲港跳鱼,圆荷泻露(3),寂寞无人见。统如三鼓(4),铿然一叶(5),黯黯梦云惊断(6)。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7)。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8)。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9)。异时对、黄楼夜景(10),为余浩叹(11)。。 【意译】: 皎洁的月光宛如给大地轻轻地铺了层白霜,和畅的秋风似流水般柔和清爽。 清丽幽雅的夜色多么令人沉醉。弯弯曲曲的湖港中,时而有游鱼腾出水面,圆圆的荷叶随风摇曳,荷叶上的露滴,有如珠玉般流转滚动。如此美好的夜景,可惜竟无人观赏。已经敲过了三更鼓声,万籁俱寂,连一片小小的落叶都能发出清脆铿锵的声响。 此刻,我从与盼盼相遇的幽梦中惊醒,不禁黯然神伤。夜色茫茫,我想重新找到梦中的盼盼,可找遍了园中的每一条小径,还是无影无踪。 我厌倦了宦游天涯、客居他乡的生活,想找一条通往山中田园生活的回归之路,然而故园渺渺,归程无期,令我望眼欲穿。当年盼盼所居的燕子楼已是空空荡荡,只有双双燕子栖息在楼中梁上,可爱的佳人去向何方?古往今来,人生如梦,然而恩恩怨怨、欢乐悲哀,人世间又何曾有过梦觉清醒的时候?今天我在为“燕子楼空”而兴叹,也许,他年后人登上黄楼、凭栏眺望夜景时,也会为我发出长叹,为人世沧桑感到悲伤。 。 【点评】: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轼从密州(今山东诸城)移任徐州。 这首词即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十月知徐州任上。苏轼初到徐州,便遇上黄河泛滥,他亲自督领军民抗洪,第二年春又筑堤防洪,并建黄楼以为纪念。这年重阳节,苏轼与各界文士三十余人聚宴黄楼,庆其落成,堪称一时盛事。此后约一个月,苏轼写成这首《永遇乐》。 苏轼一生,儒、佛、道三教合一,对万物盛衰相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故这首词虽题序作“宿燕子楼,梦盼盼”,但实际上只是托此为言,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所以显得旷达超脱、格高意深,极具艺术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