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根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木犀科木犀属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 原植物 木犀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 余项参见“桂花”条。。 【生药】: 采集 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 【药性】: 性味 辛、甘,温。 ❶ 《四川中草药》:“平,甘、微涩。” ❷ 《重庆草药》:“辛,温。” 主治 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❶ 《纲目拾遗》:“贴牙痛,取桂树根上皮用。” ❷ 《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气痛,散郁。” ❸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❹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及肾虚牙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痹痛:桂花根6g,红活麻12g,大血藤12g,刺三甲12g,香巴钱12g。水煎服。” ❷ 《四川中药志》:“治脘腹冷痛:桂花根3g,吴萸3g,香通6g,苦荞头15g。水煎服。” ❸ 《四川中药志》:“治肠风下血:桂花根9g,仙鹤草9g,槐花9g,香椿皮12g。水煎服。” ❹ 《四川中药志》:“治牙痛:桂花根9g,细辛3g,野菊花15g,地骨皮15g。水煎服。” ❺ 《四川中药志》:“治皮肤痒疹:桂花根、千里光、红活麻、紫荆皮各适量。煎水外洗。 ” ❻ 《安徽中草药》:“治风湿麻木,腰痛:桂花根皮500g,麻油250g。熬药至药枯,去药渣,加入炒黄丹250g,边加边搅使匀,取出冷后装瓷罐中。用时加火炖化,摊贴患处。 ” 食疗 ❶ 《四川中药志》:“治虚火牙痛:桂花根60~90g,路边姜、地骨皮根各适量,炖五花肉服。” ❷ 《四川中药志》:“治大便下血:桂花根60~90g,落地金钱适量,猪筒子骨4节。炖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