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桂枝加芍药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桂枝加芍药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❶ 《金鉴》:外解太阳之表,内调太阴之里虚。 【主治】: ❶ 《伤寒论》: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方论选录】: ❶ 《伤寒贯珠集》: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药所以安伤下之阴也。 按《金匮》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亦邪陷阴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药,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胶饴者,以其腹满,不欲更以甘味增满耳。 腹满时痛,阴道虚也,将芍药一味倍加三两,佐以甘草,酸甘相辅,恰合太阴之主药;且倍加芍药,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升举其阳,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复有姜、枣为之调和,则太阳之阳邪,不留滞于太阴矣。 。【临证举例】: 下痢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1∶27):王某某,男,46岁。 患菌痢,当时经治已减,后又复发,缠绵不愈,变成慢性菌痢,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排便甚急,不及入厕,则污衣裤,然登厕后又排便不爽,下重难通,大便状不成形,有红白粘液;急不可耐,伴有腹痛,肠鸣等症。脉沉弦而滑,舌红苔白,观其所服之方,寒必芩、连,热必姜、附,补以参、术,涩如梅、诃,尝之殆遍,讫无所效。 此仍脾胃阴阳不和,肝气郁而乘之之证。治法:调和脾胃阴阳,并于土中平木。 方药:桂枝三钱、白芍六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十二枚。服二剂,下痢减至一二次,照方又服二剂而痊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