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高等院校
广西农业高等教育已有6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农业高等院校是1928年10月马君武博士在梧州蝴蝶山创建的广西大学农学院。同期,南宁创办了私立农业专科学校,也属农业高等院校(该校于1944年9月与教育家雷沛鸿创办的广西省立西江文理学院合并)。当时,广西的农业高等院校规模都不大,如广西大学农学院,设农学和林学两个系,首届招生农学系38人,林学系26人。到1937年,农学院迁往柳州沙塘,与广西农事试验场合并,全院教职员工约40余人,农、林两系学生120余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全院农学、林学、畜牧兽医三个系,在校生仅226人。教学设备也十分简陋。有农场1个,园艺标本100多种,有温室、冷床、窑藏、苗圃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广西农业生产的需要,1951年将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所属的农学组、园艺组、病虫害组改为系。畜牧兽医系亦分为畜牧和兽医两系。这样农学院就有农学、园艺、病虫害、畜牧、兽医、林学等6个系。在校生409人、教职工173人。同年8月,由桂林市原德智中学旧址办起的广西人民革命大学从桂林迁往南宁,同西江学院、南宁高级农业学校合并,按大学系的建制成立财经、教育、工程、农林4个专修科。农林专修科是以原南宁高级农业学校为基础,设森林、农艺、园艺3个专业,共招生6个班,225人。至此,广西的农业高等教育有了相应的发展。
1952年,按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撤消广西大学。将广西大学农学院病虫、园艺、畜牧、兽医4个系分别并入华中农学院、华南农学院和江西农学院。将留下来的农学系和林学系组建独立的广西农学院。同时,广西“革大”农林专科改办为广西农校。院系调整后,广西农学院规模大为缩小,但从此独立建制,开创了广西农业高等教育新的历史。
1956—1958年,广西农学院先后恢复和增设植物保护系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气象系农业气象专业、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专业。该院林学系与广西林业学校合并成立广西林学院,设林学、采运、林机、林化4个系。
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广西先后创办了32所大专院校,其中农业高等院校有柳州农学院、梧州农学院、百色农业专科学校、桂林农业专科学校、玉林农业专科学校等5所。1959年6月,中共自治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鉴于上述5所农业高校均未具备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停办。
1958年“大跃进”后,广西农学院曾有几度发展。1959年增设农业生产机械化系。1960年以农学系果树蔬菜专业为基础,成立园艺系。并以农机系为基础,成立广西农业机械化学校(1961年撤消)。1965年发起“教育大革命”,全国有37所高等农业院校实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广西农学院是其中之一。1975年成立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1977年该院与自治区农垦局合办热带作物分院(1982年改为广西农垦职业大学)。这样,广西农学院已发展成为专业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农业院校,共设7个系,20多个专业,即农学、农业气象、植物保护、土壤农化、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畜牧、兽医、淡水渔业、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修造、汽车运用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产品贸易、企业经营管理、种植、养殖、生物等。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10个,即:植物生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土壤学、作物营养与施肥、动物解剖学、组织学及胚胎学、传染病学及预防医学、动物营养学、农业微生物学等。
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设林学、森林采伐运输、林业机械化等3个本科专业和林学专科专业。
新中国成立45年来,广西农学院有过曲折的过程,但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