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一、农业生产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全省农业生产尽管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仍获得了较为全面、迅速的发展。到199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已达189.1亿元,比1949年增长5.1倍,平均每年增长4.5%。特别是粮食生产,以松辽平原上的粮仓著称于世,是吉林省农村经济的一大优势。
吉林省地处松辽平原腹地,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粮食产量 一直徘徊在500万吨上下,而且丰欠年起伏较大,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粮食产量仍未突破1 000万吨,30年只翻了一番。1978年后,党在农村的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使全省粮食生产连续登上几个台阶。1982年突破了1 000万吨,1984年又突破了1 500万吨,到1990年粮食产量创2046.5万吨新记录。1990年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3.5倍,平均每年增长3.7%。在发展粮食生产中,玉米生产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七·五”期间,国家将地处松辽平原的榆树、公主岭等13个县(市)列为玉米出口生产基地,并加强其建设。这13个基地县(市)每年生产玉米约占全省玉米总产量的3/4。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比重已达60%左右,玉米总产已由1949年的119.6万吨增加到1990年1 529.6万吨,增长11.8倍,玉米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由26.1%上升到74.7%。吉林省玉米在全国独占鳌头,产量约占全国的1/6,居第1位,是国家重点玉米生产和出口基地。
近年来,吉林省为国家提供的粮食越来越多,贡献越来越大。1954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列全国第15位,到1978年仍列第15位,1990年跃居全国第10位。全省人均占有粮食由1949年的455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846公斤,增长85.9%,比全国人均393公斤水平高1.2倍,居全国首位。从1983年起,吉林省粮食出口量和人均交售商品粮连续8年居全国之首。1990年全省粮食交售量1 369.7万吨,比1952年增长4.6倍。近年来,吉林省每年约有200万吨左右粮食出口。吉林省还是国家粮食储备基地,粮食库存平均每年约占全国库存的1/10左右。
全省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多种经营生产也有了长足发展。1990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80.8万亩,比1949年增长5.1倍。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中油料产量1990年达46.7万吨,比1949年增长40.4倍;甜菜116.4万吨,增长775倍,烤烟3.4万吨,增长9.5倍; 园参19 185吨,增长104.3倍。到1990年,吉林省甜菜产量已列全国第3位,葵花籽产量列第2位,园参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990年林业产值达4.2亿元,比1949年增长75.8倍。40年累计造林保存面积为新中国成立前造林保存面积的近600倍。畜牧业生产经过40多年努力也已取得可喜成就,特别是经过1989年开展“畜牧年”的建设,全省畜牧业生产跨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猪肉自给,结束了产粮大省猪肉长期靠调入的历史。1990年畜牧业产值达41.4亿元,比1949年增长3倍。1990年,全省生猪存栏达507.5万头,比1949年增长1.6倍;大牲畜存栏309.1万头,增长87.6%;羊存栏233.6万只,增长26.9倍。与此同时畜产品产量也相应增长,1990年与1978年相比,肉类产量增长1.8倍;奶类产量增长4倍;禽蛋产量增长5.3倍。吉林省畜牧业正朝着相对独立的支柱产业迈进。渔业生产形势喜人,1990年渔业产值达2.8亿元,比1949年增长20.1倍;水产品产量7.1万吨,增长4.7倍;人均水产品产量2.9公斤,增长1.4倍。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丰富了城乡市场,缓解了居民吃鱼难的问题。

☚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成就   二、商品经济方兴未艾 ☛
000170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