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自然条件
黔西南州是一个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滇、桂、黔结合部,东径104°33′—106°32′、北纬24°38′—26°11′之间,辖兴义市和安龙、兴仁、贞丰、普安、晴隆、望谟、册亨7县。
全州东西宽210公里,南北长177公里,总面积为16 796平方公里。其中,兴义市2 915平方公里,安龙县2 231平方公里,兴仁县1 785平方公里,贞丰县1 509平方公里,普安县1 429平方公里,晴隆县1 325平方公里,望谟县3 004平方公里,册亨县2 598平方公里。总面积居全省9个地、州、市的第6位。
1990年底全州有56. 96万户,253.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44万人;布依、苗、回、彝、瑶、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102.84万人,占总人口41%。总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35%,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6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0.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64%。12周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有78.1万人,占总人口的30.83%。
黔西南州是一个经受河流切割的高原、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地貌类型多样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边缘山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的斜坡地带,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在兴义七(舍)、捧(乍)高原,海拔为2 207.2米,最低在望谟县红水河边大落河口,海拔为270米,高差为1 937. 2米, 一般海拔在1 000—1 200米之间。境内地形起伏大,内部差异显著,大致可分为3种地貌类型和5种地貌区。
三种地貌类型:
❶河谷盆地及槽坝。一般比较平坦,水源充足,现多开发为水田。河谷和盆地常有2—3级阶地分布,一般高出水平位数米至10数米,上覆盖亚粘土或松散堆积物。阶地之间的坳沟,常与山沟相接或有泉水出露;
❷丘陵。主要分布于中部或北部,类型较多。砂质页岩丘陵,发育红黄壤、黄壤。石灰石岩丘陵一般岩石裸露,石芽溶沟发育,溶沟内或层面上有时有薄土层。丘陵之间常堆积有较厚的亚粘土。丘陵洼地一般缺水,土层也较薄;
❸山地。山地分布很广,特别是北部和南部大都属山地类型。山地有它的形态、构造和岩性特征,并有一定的垂直差异性。大致海拔1 200米、1 600米和2 000米,划分成几个垂直带。
五个不同地貌区是:
(1)南部南、北盘江低山侵蚀山地河谷区。本区海拔一般900米以下,相对高差300—500米,地表切割破碎,坡度大,水文网密布,地表水资源丰富,地表组成物质大部分是砂质残积风化物,厚度几米至10几米,耕作层比较深厚,且所处地貌部位有利,偏南坡多,雨量充沛,气候炎热,无霜期长,光照充足。
(2)中部兴义——安龙岩溶高原槽坝区。本区一般海拔1 200—1 400米,由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发育出峰丛槽谷岩溶高原,高原上宽阔的槽坝、峰林及周期性充水的岩溶湖泊——海子广泛分布,常有小溪注入,并由落水洞潜入地下。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多槽坝,河溪、河谷高宽,提水较多。地下水埋压较浅,多地下河系。槽坝地区地面平坦,切割较微,土层较厚,是全州粮油生产的主要基地。
(3)兴仁、龙场(贞丰)、青山(普安)岩溶侵蚀高原区。本区内石灰岩广布,因河流切割,地形起伏较大,形成一带高原低山丘陵。海拔多在1 400—1 600米之间,相对高度200—400米,分布一些溶蚀盆地。横跨兴仁、安龙、贞丰三县交界的龙头大山顶峰,海拔1 966.4米。组成山地的岩层多为石灰岩与砂页岩相间分布,砂页岩形成缓坡,土层较厚,灰岩形成陡坡,并在两岩层相接处常有泉水出露。在较平坦的剥蚀面上和缓坡上发展有小片水田、旱地。
(4)普安——晴隆岩溶侵蚀山区。本区受河流切割深并有岩溶发育的山地。海拔多在1 000—1 500米,因受北盘江及其支流切割,深度常达500—700米,故最高地方有1 700—1 900米,最低河谷地带只有600—900米。因有砂页岩在较低河谷区出现,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地区,有相当面积的土山、台坡地与河谷坝子。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下切强,造成坡度大、水低田高、田土分布零星。本区岩溶地形广布,地下水较丰富。
(5)望谟——桑郎侵蚀山地河谷区。本区地势北高南低,河谷海拔500米以下,个别中山1 500米以上,主要为中山、河谷两个类型。河谷盆地较开阔,山地广泛分布, 中山、低山、丘陵占总面积85%以上,地表径流冲刷作用显著,在山地和丘陵斜坡上普遍发育着近代侵蚀沟谷,山丘外形破碎,斜坡均具凸形坡。目前丘陵大多为荒地,可开发利用。在沙页岩山地,由于坡陡,风化物质松散,加之大量垦荒,使斜坡上的侵蚀作用更为剧烈。本区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土壤尚佳,水源丰富,岩地面积大。600米以上的小盆地坡度稍小,土层厚,可发展亚热带、热带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