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无显露侵蚀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无显露侵蚀带

斜坡顶部分水岭附近存在的一个宽度不大、侵蚀不明显的地带称为无显露侵蚀带。

1945年由霍顿(R.E.Horton)提出。其根据是:只有在坡面水层具有一定厚度和一定流速的情况下,斜坡上才可出现侵蚀,而在靠近分水岭带的斜坡上部,水层很薄,分水岭处的径流量接近于零,故这里侵蚀活动几乎不发生。霍顿的意见作为粗略的宏观概念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

马卡维也夫(N.I.Makaviev)指出,霍顿没有考虑到决定坡流的所有主要因素。

在搬运泥沙过程中,除流水动力外,还有雨滴冲击产生的附加紊动,因此,在水层厚度不大的斜坡上也常常看到强烈冲刷。此外,分水脊线本身是一条起伏的曲线,也可能在分水脊形成水流,从而出现侵蚀活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