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肿瘤
小脑肿瘤可发生于小脑半球或其蚓部。通常以儿童多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等尤多见于儿童; 血管网织细胞瘤、脑膜瘤等则以成年人多见;其它如先天性肿瘤、结核瘤、转移癌等偶见。由于颅后窝容积小及其解剖上的特点,小脑肿瘤常有其共同的表现,如:
❶小脑肿瘤甚易影响大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阻碍脑脊液循环早期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患者的头痛除以后头部为著外,少数还可由于影响小脑幕上的三叉神经第一支的回返枝,引起前额及眶部疼痛,并有畏光。另一特点即呕吐较为突出,系肿瘤影响迷走神经背核之故。这种呕吐可不伴头痛,故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患。
❷由于颅后窝体积不大,小脑肿瘤可不同程度影响颅后窝各种组织,单纯只出现某一结构受累的典型表现常不多见,尤其在病变晚期时症状及体征更为复杂。
❸颅后窝局部压力的增高可导致枕骨大孔疝,急性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慢性则常表现为颈部强痛,强迫头位等,使患者头部常保持不动,行走或转身时头与躯干同时动作,显得非常呆板。
❹其它如小脑肿瘤患者常感头晕,变换体位时尤著,但多数并无旋转感; 角膜反射常有减退或消失; 脉缓伴嗜睡则多出现在病程晚期。
小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有:
(1) 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各组肌肉运动时不能协调,例如行走时,双上肢的摆动不自然,步态蹒跚如醉汉,易向患侧倾倒。由于共济失调,患者不能作精细动作,指鼻、跟膝胫试验均不准。静止时无肢体震颤,在做有目的动作时特别当接近终了时,出现震颤不稳 (意向性震颤)。另一表现即患者失去辨别距离的能力,在写字、拾物时均动作笨拙,字迹颤动、笔划不规正,且越写越大。由于咽肌协调运动的障碍,患者言语缓慢、发言急促、断续或有暴发性语言(吟诗样语言)。
(2) 患侧肌张力低下,肌肉松弛,腱反射减弱,被动运动时可使肢体过度伸曲。指鼻试验时,对肢体的内收和屈曲功能抑制,而外展肌的肌张力相对处于优势,故有指点偏向外侧情况。
(3) 眼震以水平眼球震颤为多见,垂直或旋转型者少见。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动眼诸肌之间共济失调所致,但也有认为是由于前庭神经核受压或被侵的结果。
(4)其它如病侧肢体腱反射减弱、Romberg征阳性,且倒向患侧。令患者闭目向前直走时,常可出现向病侧偏斜且向该侧倾倒。由于随意动作的协调障碍,当令患者屈肘,检查者用力拉开而又突然放松拉力时,患肢对这一突然的变动不能作出反应,使该肢反击到胸部或面部,出现“反跳现象”。此外,当患者闭目时,置不同重量物体于患侧手中,患者常不能分辨物体的重量。
小脑蚓部与脊髓和前庭神经核有密切联系,主要管理躯干的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和起立时的自主调节。蚓部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躯干性平衡障碍。患者坐、立不稳,行走时双足分开,步态蹒跚如鸭行,转弯时尤著。闭目难立征阳性; 上蚓部病变向前倾倒,下蚓部病变向后倾倒。通常不伴有眼球震颤,很少出现上肢共济运动失调及肌张力降低。蚓部好发成髓细胞瘤,由于此瘤可沿脑脊液循环种植于颅脊腔的各处,有时还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如两下肢瘫痪、小便困难、根性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