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急性淋巴管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急性淋巴管炎 急性淋巴管炎是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及管状淋巴管炎。本节论述急性管状淋巴管炎,相当于中医“红丝疔”。 〔病因病理〕 本病多由于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由受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或由其他的感染灶蔓延到相当淋巴管所引出。 中医认为本病内有火毒凝聚,外有毒邪侵入,毒流经脉,走窜而发。 〔诊断要点〕 1.多发于四肢。 2.在手足处有原发感染灶,继而皮肤出现红丝,局部红肿、热痛,7~10天化脓。 3.重症伴头痛、高热等全身症状。 4.化验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浅表性血栓静脉炎:起病略缓,发于浅表静脉,局部呈条索状红肿,红丝较粗,疼痛,红肿消退后留下硬索及色素沉著,不化脓。 〔辨证分型要点〕 1.热毒内蕴:局部红丝上窜,灼热疼痛,但全身症状轻微,伴发热、恶寒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2.火毒炽盛:局部红肿热痛,继发红丝,迅速上窜,甚至一处未愈,他处又起,二三处相连,可蔓延至腋下、腘窝。伴高热、寒战、恶心、头痛、烦躁,甚至神昏,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热毒内蕴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30g 野菊花30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天葵子15g 连翘15g 赤芍15g 丹参15g 甘草10g 〔加减〕疼痛较剧,加乳没各15g;发于上肢,加桑枝15g,升麻10g;发于下肢,加牛膝15,薏米30g。 2.火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凉血。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金银花30g 野菊花30g 蒲公英30g 当归15g 丹参25g 穿山甲15g 花粉15g 赤勺15g 乳没各10g 甘草10g 〔加减〕壮热,加石膏15g;神昏,加安宫牛黄丸;烦躁,加黄连15g,黄苓15g;化脓,加皂刺15g,白芷15g。 (二)内服中成药 1.玉枢丹,0.3g,3次/日; 2.犀黄丸,3g,2次/日。 (三)外治疗法 1.初期:宜箍围消散。 (1)玉露散、水调散水调外敷; (2)鲜公英捣烂外敷。 2.中期:脓成宜切开。 3.后期:祛腐生肌。 (1)脓出未尽,宜八二丹、九一丹掺用一效膏或白玉膏; (2)脓腐已尽予生肌散或一效膏外敷。 4.砭镰法:局部消毒后,以刀针沿红丝走行途径,寸寸挑断,或在红丝尽头挑断,轻捏针孔处皮肤,微令出血,挑断处外敷太乙膏掺红灵丹。 (四)单方验方 马齿苋30g,露蜂房15g,丝瓜络30g研细末,麻油调匀,外敷。 二、西医治疗 抗炎治疗。 1.口服红霉素片0.375,4次/日。 2.复方新诺明2片/次,2次/日。 3.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2次/日。 〔调护与预防〕 1.防止手足部外伤和感染。 2.忌食辛辣、鱼腥之品。 〔现代研究〕 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显著抗菌作用,还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