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如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如果 “如果”,连词。 用在假设复句前边分句的句首或句中,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 1.后边分句根据前边的假设,用陈述句或反问句表示结果。例如: ❶ 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曹禺《雷雨》) ❷ 大约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决不至于还胡涂,如果我们的诗人诸公不将他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是不至于如此隔膜的。(鲁迅《骂杀与捧杀》) ❸ 对龚鼎的处理也不能说就毫无讨论的余地。但是接二连三的说客使他警觉起来:如果不是县委书记的表侄,能有这么多人劝他“慎重”、“不要简单化”、“考虑后果”……吗?(王蒙《说客盈门》) ❹ 如果为了不值钱的老百姓而丢失了值钱的古物,岂不被洋大人所叹,而且要腾笑国际?(茅盾《欢迎古物》) 2.后边分句对前边的假设本身作出评价,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做主语,复指前边的假设。例如: ❺ 但是,我们如果不查考它们的来历,就往往把它们也当做什么了不起的古迹,也笼统地加以保护,甚至替它们做了义务宣传,这就太不值得了。(马南邨《古迹要鉴别》) ❻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象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 (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3.有时,后边表示结果的分句本身也是一个复句,全句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多重复句。例如: ❼ 如果不在实践中向这个方向前进,只是自以为是,说是“懂得”,其实并没有懂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❽ 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引用的材料虚假,即使在形武(辞章)上如何漂亮,也决不会被认为是好文章。(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例❼ 后一部分是一个转折关系复句。 例❽ 后一部分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4.有时,前边分句并列叠用两个以上的“如果”,表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不止一个。例如: ❾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铁凝《哦,香雪》) “如果”表示假设关系,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跟后边分句的“便、还、就、那、那么、也、则、总”等合用,构成“如果……就……”之类的格式。 【辨析】 如果——如——若——如若 四者都是连词,用在假设复句的前边分句,引出假设的原因或情况。“如”、“若”后面多带单音词,用于书面。 “如若”多用于书面。“如果”可以放在前边分句,说明一种事实或作出一种判断,以衬托后边分句,而“如”、“若”、“如若”则不能。 如果——如其——如若 三者都是连词,意思相同,都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如其”、“如若”多用于书面。“如果”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用。 如果——假如——倘若——要是 (见“假如”条) 如果——即使 (见“即使”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