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市场
生态产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包括生态产品交换场所和领域; 生态产品生产者和生态产品消费者之间各种经济关系的汇合和总和; 购买力的需求; 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
生态产品市场的形成。生态产品市场是以生态产品为主体,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其哲学思想,以生态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生态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尽力满足社会生态需求的过程中形成的市场。随着世界性生态浪潮的迅速兴起,生态经济、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消费等国际生态市场环境基本形成。20世纪70年代,生态组织在美国成立,随后世界许多国家的生态组织纷纷成立。英国、德国、日本还成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党。1992年在法国成立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成为国际性的生态组织。1993年4月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国际绿十字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签署的多项与环保有关的国际性公约、协定或协议等,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等等。许多国家还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以规范生态产品市场。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双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产品需求而进行的结构调整,推动了企业向可持续、再循环的生态生产经营策略转变,生产者、经营者都明确地认识到,开发生态产品,获得环境标志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
生态产品市场的建设。
❶不断完善法律、标准等管理手段来引导、规范、维护和激励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向生态市场迈进; 组织和引导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参与生态产品市场建设,充分实现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 促进产业向资源可循环、产品无公害的方向调整; 通过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志规范生态产品; 运用财政、税收等优惠减免政策激励生态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并对有损环境和健康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惩罚,建立生态基金,扶持生态产业发展。
❷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生态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科技下乡活动; 加快信息建设,立足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行情,提高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把生态科技信息延伸到产业生产之中;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体系,组织开发无公害产品,生态产品和有机食品; 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从源头指导生态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
❸建立和发展生态产品市场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从政府来讲,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不可持续的行为加以规范和限制,推进ISO14000环境标准和生态食品标准认证,走生态发展之路; 从企业来讲,要把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营销纳入企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经营策略之中; 从公众来讲,要树立同环境协调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自觉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❹开发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 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扩大绿色产业生产规模; 重点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