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泡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泡子

【概况】:

异名 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

基源 为茄科酸浆属植物黄姑娘的全草或果实。酸浆属全世界约120种;中国约5种,2变种。

原植物 黄姑娘Physalis minima L.,又名小酸浆(《中国植物志》)。

历史 民间用治小儿天泡疮而得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90cm。茎微倾,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

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长2~10cm,宽1~5cm,叶端短尖,叶基偏斜,全缘或波状或具不规则疏粗齿,下表面毛茸较多;叶柄长1~4cm,被毛。花单生于叶腋;花萼钟形,5裂,具硬毛,果时增大如灯笼状,径约1.5cm,有明显纵棱5条;花冠钟形,淡黄绿色,5裂,近冠筒基部有斑块;雄蕊5枚,著生于冠筒基部;子房圆形,2室,花柱线形,柱头头状。

浆果圆球形,黄色,径约1cm。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田野、村旁、旷地草丛。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

【生药】:

栽培 对气候适应较强,宜于温和向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长。

用种子繁殖,于3~4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各33cm开穴,深3~4cm。

播时,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内撒入穴里,每亩用种子350~400g。

播后覆土,保持湿润。

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并用人畜粪水追施1~2次。

采集 6~7月采收带果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化学】:

全草含多种三萜类苦味素,酸浆苦素A(Physalin A)、酸浆苦素B(Physalin B)、酸浆苦素C(Physalin C)[1]、酸浆苦素D(Physalin D,52,6β-Dihydroxyphysalin B)、5,6β-环氧酸浆苦素B(5,6β-Epoxyphysalin B)、魏察酸浆苦素A(Withaphysalin A)、魏察酸浆苦素B(Withaphysalin B)[2]、魏察酸浆苦素C(Withaphysalin C)[3]及Withaminimin[4] 另外含黄酮成分:5,6,7-三甲氧基黄酮(5,6,7-Trimethoxyflavone)、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黄酮(5-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和金丝桃甙(Quercetin-3-O-galactoside)[5,6]

参考文献 [1]J Nat Prod 1976;39(6)∶405 [2]Planta Med 1979;37(3)∶268 [3]JChem Soc perkin Trans I 1976;(11)∶1244 [4]Phytochemistry 1987;26(6)∶1801 [5]Phytochemistry 1988;27(11)∶3708 [6]CA 1989;110∶205271a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四川中药志》:“苦,寒。”
❷ 《中草药学》:“酸,平。”

归经 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杀虫。

主治 咳喘,黄疸,小便不利,瘰疬,疳疾,天疱疮,湿疹。 ❶ 《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疱疮。”
❷ 《天宝本草》:“治小儿膨胀,疳疾。”
❸ 《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疱疮及皮肤湿热疮。

单用果,效力更佳。


❹ 《中草药学》:“咽喉肿痛,腮腺炎,泌尿道炎症,小便不利,血尿,急性肝炎,菌痢,牙龈肿痛,天疱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研末调敷或调搽: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❶ 《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❷ 《中草药学》:“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黄疸:天疱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

单方应用 《四川中药志》:“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