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鼓掌绝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鼓掌绝尘 鼓掌绝尘明短篇小说集。题古吴金木散人编。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十回,演一故事。风集写巴陵书生舒萼与歌伎韩玉姿婚姻故事,花集写汴京娄祝与友人共征鞑靼过程,雪集演述苏州文荆卿与李若兰婚姻故事,月集写金陵张秀报恩遭难,暴露明末宦官魏忠贤等群丑秽行。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刊印《明清平话小说选》曾选录此书目集十回。近有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李落、苗壮校点本。 ☚ 醉醒石 幻影 ☛ 鼓掌绝尘书每集十回,以“风花雪月”排次,集演一故事,实为四个中篇。其中风、雪集均写爱情婚姻故事,风集叙杜开先与韩玉姿事,雪集叙文荆卿与李若兰事,属才子佳人小说早期作品。作者以同情和肯定的态度,写出在封建礼教压抑下妇女的深重痛苦,歌颂青年男女挣脱封建束缚,自主婚姻,争取幸福生活的努力。二十二回中有首诗云:“佳人薄命叹淹留,飘泊浑如不系舟。”“深愁肯使随花落,长恨何如逐水流。”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束缚尤为严酷,带给她们的是“深愁”、“长恨”,造成“佳人薄命”的普遍事实。风集中的女主人公韩玉姿,风流俊丽,聪明伶俐,却堕迹朱门,是地位卑下的歌伎,以自己的青春陪伴行将就木的相国老爷。雪集中李若兰虽为刺史小姐,亦整日被关锁在深楼绣户之内,人身并不自由。她们都不甘心于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地 “随花落”、“逐水流”,而渴望得到如意的配偶,幸福的生活。因此,当韩玉姿在杨柳岸边的玉凫舟中看到杜开先,李若兰在花园深处的绣楼之上窥见文荆卿时,均油然生盼顾之意,大胆以诗自媒。而杜与文也都一见钟情,一个借元宵观灯深入相府,以纨扇与通消息,后又借读府中; 一个假扮医生,得入李家,用诗词隐语表达情意,均得以与意中人日亲日近,感情日深,最后冲破种种束缚,如愿以偿。他们的结合,不凭父母之命,不靠媒妁之言,完全是男女双方主动争取来的。儒家经典云: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穿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国人父母皆贱之。” ( 《孟子·滕文公下》) 他们的结合确曾引起一时物议纷纭,满城风雨,杜、韩因之夤夜出走,颠沛流离; 李若兰之叔李岳,先捉文、李二人送官,后又勾结歹人,假扮魑魅,埋伏打手,赶逐荆卿。但是,“纵或遭奸险,人定能胜天。”(30回)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他们的。他们的结合标准是才貌相称,情意相投,打破了封建婚姻制度门当户对的教条。杜开先不顾己为翰林府的公子,韩玉姿为相国家下歌伎,一往情深,结合后患难相助,恩爱无比。后虽迫于 “奔则为妾”的舆论,世俗势力的压力,又赘于金刺史府,但无时 “不把韩夫人放在心上,眠思梦想,坐卧不宁”(10回)最后是韩与金结为姐妹,复得团圆。文荆卿之叔说: “我想李刺史府小姐,千金贵体,非贵戚豪家不能坦腹。贤侄是异乡孤客,行李萧然,既无势焰动人,又无大礼为聘,纵贤侄才貌堪夸,实非门当户对。”(29回)李若兰偏中意于其“才貌堪夸”,毅然以身相许。这些描写,明显具有反对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并对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产生积极的影响。 闭户先生的 《题辞》称“无意撩人,有心嘲世”,“嘲世”确为本书突出特色。此可以月集为代表。小说具体描写了魏忠贤专权时期,崔呈秀等官吏,“都来趋附他的势”,魏过生日,他用尽心机,搜罗奇珍异宝奉献,其中一件五彩蟒衣,是用半年多时间精工绣成,魏见后问:“怎的这两只袖子,就有许多大哩?”他迎合其权势欲,恭维说:“袖大些,愿殿爷好装权柄。”后又送上一把金便壶,还把自己名字镌在上面,魏见尚不过意,他则说:“孩儿只要殿爷中意,即便心下喜欢,就再污秽些何妨!”(36回)真是无耻之极。他们表里为奸,把持朝政,干尽坏事。小说的揭露虽不如同期的《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全面.却也具体生动。作品还鞭挞了官吏的贪酷害民,32回所写的洛阳知县颇为典型。他本是 “纳贡出身”,用钱买来的官,自然要捞本赚利,“自到任来,不曾行得一件好事,只要剥虐下民。”上上下下,腐败透顶,以致一个较为清正的官吏杨琦说:“眼前这些为官的,尸位素食,苟图富贵,何曾替朝廷出分毫气力?”(40回) 他到任不久,便弃官出家,表明明王朝已病入膏肓,灭亡在即。 小说还接触到科举制度的弊痼和读书士子的不学无术,招摇撞骗。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在那里学习的监生多是用钱胡乱捐来的,小说写道:“那一窍不通的,南北两监,算来足有几千。”连魏忠贤都说: “教那朝廷家,明日那里来这许多胡乱的纱帽!”(36回) 小说具体写出富家子弟陈珍的一生,他“日间书也不曾看得一句,题目也不曾解得一个”,为光门楣,也要去考秀才。其父为他贿买来考题,有塾师帮着也不能成文,县试是塾师代考,府试院试虽亲自进场,只抄得一行题目,由于三百两银子买通考官,竟也高中。因此引起公愤,游街夸耀时,被拉下马痛打,并告到学院。宗师为掩人耳目,当场出题再考,他只能对着题目发呆。此人后来还是钻营到袁州通判之职,作威作福,敲诈害民。这些描写,揭示出科举制度已失去选拔人才的作用,而成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造就的只是庸才和贪官,助长了官场的窳败,加深了百姓的灾难。 “世事纷纭,人情反复”,小说以对明末社会风气败坏的描写最为精彩,写到落魄文人、帮闲篾片、医卜星相、小倌娼妓、和尚道士等各类人物,“奸内奸而盗内盗,诈内诈而伪内伪”,相互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方面尤以花集所写的夏方父子最为典型。夏方本是哈哈公子娄府的帮闲,“凭一副媚骨柔肠,要高就高,要低要低,百依百顺。”(11回)为讨得主子的欢心,借故将一匹青骢马骗卖了一千五百两银子,携子夏虎到荆州经商。在那里遇假神仙骗子沙亨尔,为其一套辟谷炼丹的鬼话欺哄,将银两尽数交与,跟着修仙学道。沙的伎俩为夏虎识破,他才如梦初醒,父子二人将其痛打一顿。返汴京途中,还戳穿了莲花寺和尚伪造石佛说话预示吉凶骗钱的把戏,而存放船中的余财却被船家劫走。真是骗子偏能识骗子,骗子又被骗子骗。小说这些描写,在当时有“醒世”的现实作用,今天亦有相当的认识价值。 本书在思想上也有明显的糟粕和消极成分。其表现男女爱情,一方面歌颂“人间有至情”,一方面又在宣扬“窃玉偷香,乃读书人的份内事”,把爱情与色情混同起来,时杂一些性行为的露骨描写,反映作者的庸俗情调。对明末社会的黑暗,作者有不满,有揭露,但缺少积极的抗争,而只停留在“嘲世”的水平上。书中写到一个“专好替人间伸不平之冤,除不平之事”的游方和尚,作者有意比之《水浒》中的鲁智深,具体行动也不过是保官吏,打强人。小说中最后一个人物杨琦,有爱民之志,结局却是弃官出家。书中还有不少宿命迷信、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 卷首闭户先生的《题辞》和临海逸叟的叙,盛赞本书“开帙则满幅香浮,掩卷而余香勾引,入手不能释者什九,遂名之曰《鼓掌绝尘》云。”甚至比之《水浒传》、《金瓶梅》,称其“香韵金瓶之梅”,“味共梁山之水”,过甚其辞,有谀美之嫌。 本书算不上优秀作品,但在艺术上也自有其特点和长处。作品较注意形象塑造,笔下人物各有特色。如风、雪集同为爱情题材,其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就很不相同。杜开先是翰林府公子,作者着意表现其天生颖异和大家气度; 文荆卿是穷书生,才华之外,又嗜酒疏狂; 在表达爱情上,身为歌伎的韩玉姿大胆主动,大家闰秀的李若兰则含蓄深沉。作者写人物善于抓住典型事例来加以表现,如前举崔呈秀送金便壶一事,便可见其人品。有时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人物的身分与神态,如写李若,只说他“是个做好汉的人,眼睛鼻孔都会说话”,“若说起‘李二相公’四字,便是三岁孩童也是心惊胆颤的”,可见其内心奸诈,恃仗乃兄为刺史,横行乡里。小说的心里活动和细节描写,也比较得体,如韩玉姿、韩蕙姿姐妹分别对杜开先、康汝平有意,于身分未分明时,各怀心腹事,相互猜疑,写得就比较生动。杜开先、康汝平曾借读凤凰山的清霞观,别时二人送谢仪,道士口说“一些也不敢再受”,二人揿其袖中,道士连忙“把手来按住”,“向他二人深深唱了几个大喏”,着墨不多,却活画出其贪婪和做作。 最早评介本书的董绶经先生以 “结构精严,文词幽倩” (《书舶庸谈》) 称之。在明代小说中,或如“三言”等拟话本单回成篇,或如《水浒》、《金瓶梅》等章回小说洋洋数十回上百回,本书每集十回,较单篇拟话本容量加大,较长篇章回灵活,开创白话中篇之体。在其影响下,清初出现一批十六回至二十几回的小说。在结构上,各篇并不平衡。因系中篇小说初期的作品,有杂凑成篇现象,如花集;但确有些集称得上“精严”,布局谋篇,颇具匠心。如风集中将喜获佳偶、巧遇亲父、得中状元种种快事,集于杜开先一身。逐次展开,写其爱情,又与康汝成对韩蕙姿的追求交织在一起;情节虽不离奇,但有起伏,有波折,头绪虽较纷繁,却能勾连照应,层次井然。月集较为特殊,重点写富家子弟陈珍的一生,而以破落户张秀贯串全篇,中间穿插洛阳知县的胡涂断案,妓女王二与陈通的鬼混,魏阉的结党乱政,杨琦的赴任与出家等,主要人物的活动都有具体的描写,结局都有清楚的交代,很值得注意。 本书语言成就较高,叙述简洁,描写生动,时杂方言俗语,富于表现力,确当“文词幽倩”之称。如第六回写韩蕙姿扶病后的相国回房。“你看这老儿,扶了蕙姿,就象个土地挽观音一般。”一个老态龙钟,一步三摇,一个年轻秀丽,风姿袅娜,虽廖廖数语,却于恰切的比喻中,写得具体形象。人物语言,特别是帮闲、泼皮、老鸨、媒婆等的语言,尤切合身分,口吻毕肖。如十二回写夏方卖马,始则对买主林二官人说: “自古道,‘宝剑赠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二官人既用得着,便是小可相赠,也只有限。终不然俗语说得好,要一个马大的价。”其子开口要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他又故作姿态:“二官人这里不比别处,怎么样孜孜较量,就减三五两罢。”伶牙俐齿,欲擒故纵,最后如愿以要价成交。三十七回“求荐书蒙师争馆”,写江南秀才李八八与其表兄陈百十六老谋夺金陵王瑞书馆,全以方言出之: ……弗用忙,我想南京十三省,各州各府,那处不是我江南朋友教书,难道到把金陵人夺担子个衣饭去?终不然我还是肚才弗如这娘嬉,人品弗如这娘嬉!也罢,趁他出门未回,古人话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殃。” 有采做没采,去钻一钻…… 对非其方言区人,虽稍嫌难懂,却是如闻其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语言纯用方言,此书也是较早的。至于谚语、歇后语,则比比皆是,增加了作品的通俗性、生动性,如 “混浊不分鲢和鲤,水清方见两般鱼”、“早知灯是火,饭熟也多时”、“买干鱼放生,不知死活”、“和针吞却线,刺入肚肠系人心”等,都运用恰当,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 《鼓掌绝尘》鼓掌绝尘
明崇祯本衙藏板本《鼓掌绝尘》目录书影 明崇祯本衙藏板本《鼓掌绝尘》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四集四十回。题“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本衙藏板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板本,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平话小说选》、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话本大系”排印本衙藏板本。 风集 巴陵秀才杜萼,聪明博学,自幼丧母,父亲流落他乡,为翰林学士杜灼收养。一日,他与同窗康汝平同往凤凰山读书。路遇韩相国府歌妓韩惠姿、韩玉姿,姐妹俩聪明伶俐,诗词歌赋俱通。韩惠姿与康汝平、韩玉姿与杜萼互相一见钟情。元宵佳节,杜萼与康汝平潜入相府,寻找意中人。因韩氏姐妹容貌十分相像,杜萼把韩惠姿错认为是韩玉姿,在纨扇上署名题诗后赠送给她。韩相国看了题诗,在姐妹俩面前评说杜萼的杰出才华。韩玉姿心里深爱着杜萼,在三思之后,也在纨扇上题诗一首,署名“韩玉姿题”。韩相国派人前去邀请杜萼到家中作画。杜萼打开相府送来的锦匣,内有韩玉姿回赠题诗的纨扇,欣喜万分。次日,他带着家僮至韩相国府,又错认惠姿为玉姿,并向她表示爱慕之情。惠姿赠他一股金凤钗作信物,杜萼以花笺题诗回赠。回房后,惠姿把赠诗递给玉姿观赏。玉姿知道他误把姐姐认作自己,趁惠姿离开之际,悄悄藏过这首题诗。韩相国欲让杜萼在府读书,杜萼和康汝平同往。是夜,韩玉姿悄悄来到百花轩,私会杜萼,并与其共寝。翌日天晓,他们知事必败露,就相商出逃他乡。至沙市,在旅店中,巧遇杜萼的亲生父亲舒石芝,遂复为舒姓,后共同到长沙。韩相国知道玉姿和杜萼私奔后,初十分震怒,慢慢也同情和理解了他们,并努力促成惠姿和康汝平的亲事。其时,朝廷开科选贤,舒萼、韩玉姿和康汝平、韩惠姿同在京师相会,主考官恰为杜翰林。张榜后,舒萼得中状元,康汝平也中进士。他们数人返回故里,经韩相国做媒,舒萼又娶金刺史的女儿为妻。金夫人也很贤惠,和韩玉姿结为姐妹,合家和睦幸福。 花集 汴京人娄祝,因仁厚豪侠,仗义轻利,把巨万家资散尽,人称“哈哈公子”。时值清明节,娄祝和家人夏方前往郊外踏青,见荒地上满是尸骸枯骨,就出钱雇人将其安葬,得到一只刻有“娄祝”之名的石蟹。归途中,娄祝相遇参将之子俞祈,得他相赠一匹名为“青骢”的宝马,两人结为兄弟。娄祝回家后,夏方把“青骢”马骗去,转手卖给豪客林炯,得到一千五百两银子后,带着儿子夏虎逃到荆州。一日,俞祈上门会友,说及“青骢”马,娄祝搪塞不过,只得据实相告。两人相约林炯于杏花亭饮酒,俞祈问起马的来历,林炯说了实情,才知这马的主人原是俞祈和娄祝,遂于第二天把马送归娄祝。夏方父子在荆州经商,颇为得意。不久,夏虎到杭州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半年后回家,才知父亲经商不顺,在三个月前跟着一位神仙出外访道去了。一日,他正在街上做生意,忽见父亲和那个名叫沙亨尔的神仙回来了。沙亨尔本是个十足的骗子,利用花言巧语,把夏方的钱财骗个精光,被夏虎痛打一顿。父子两人同归汴京,途中经过莲花寺,夏虎把行李和财物等放在船上,入寺游玩,揭穿了借石佛“说话”敛财这一骗局。然而等他回到原处,船和船上的行李、财物以及父亲等早已无影无踪。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莲花寺栖身。夏方被船家劫去财物后,无家可归,只好又厚着脸皮回到娄家。娄祝顾念旧情,收留了他。谁知夏方本性不改,又盗走另一门客的财物潜逃他乡,后在紫石滩乞讨度日。一日,娄祝、俞祈和林炯在会猎中获得一头西番的火睛牛。此牛皮可御寒,胆可治百病、祛邪。韦丞相告老还乡居于此间,吃了牛胆后很快病愈,并写信举荐娄祝和俞祈去京中谋官。娄祝通过兵部大堂贾奎向皇帝献上石蟹,被授为兵部职方主事,俞祈也任京营把总。后两人率军征西,取得胜利,班师回朝,皆升为都督。因畏谗言,娄祝和俞祈辞官回乡,恰逢林炯有人命官司缠身,遂联名向知府取保,救出了他。不久,西夷又来侵犯,娄祝、俞祈奉命出征,林炯也随军征战。俞祈不幸阵亡,娄祝率兵奋战,得胜返京,被封为平西侯,林炯也被授为副总兵。 明崇祯本衙藏板本《鼓掌绝尘》插图书影 明崇祯本衙藏板本《鼓掌绝尘》插图书影 雪集 姑苏秀才文荆卿,年轻博学,潇洒超群,聪明盖世,因贪杯好饮,自号“酒痴生”。一日,他带上安童出走临安,喝得酩酊大醉,梦中得梓童君柬帖,上有一诗暗示其一生的际遇。醒来后又误入李刺史家的丽春园,得到误卖的丽人图。回寓后,美人图失踪,文荆卿寻访到李家,在丽春楼前邂逅李女若兰。李若兰年方二八,姿容绝世,博学多才,尚未婚配,见文荆卿一表人材,顿生爱慕之情,互相吟诗唱和。分别后,李若兰郁郁寡欢,相思得病。文荆卿得知消息后,假扮医生来到若兰闺房,通过隐语,作了心灵的交流。若兰的病稍有好转,得李母应允,文荆卿夜宿李家,早晚看视若兰。未及几日,若兰病渐愈。不久,他和若兰私订终身。一日,两人在园中私会,被若兰的叔父李岳发现,将两人扭送到官府。太守问明实情,动了恻隐之心,成全他们,判为夫妇。李岳心中不满,寻机生事,和一相士合谋,于半夜装鬼弄神,吓唬文荆卿,并欲置他于死地。决斗中,文荆卿把“鬼”踢伤,才招认实情。在得知李岳的恶毒用心后,他担心如再留李家会遭其报复,加上赴考的日期已近,遂辞别若兰,去京城应试,得中探花。他回乡禀知父母,又到临安迎娶若兰。婚后,携妻回苏,合家欢乐。 月集 金陵人张秀,因嫖赌将祖遗的家产荡尽后,流落异乡。严冬的风雪之夜,他饥寒交迫,倒在杨员外家门前。幸得杨员外救护,才侥幸活命。不料张秀恩将仇报,趁机偷了杨家的三百两银子逃走,来到妓院,无意中又将一个妓女踢死,闯下大祸,被捕获到官。杨员外暗中贿赂公人,看守才将张秀放出。他星夜回到金陵,依然嫖妓宿娼。一日,张秀正和官妓王二厮混,被官府发现,差乐户前来捉拿。王二逃出教坊司,躲入富商陈进家中。后来,她嫁给陈进,生子陈珍,也是个纨袴公子,长大后整日眠花宿柳。陈进延师训读,陈珍虚应之;陈进又花几百两银子替他买了个秀才之衔,谁知又被人夺去。恼恨之下,陈进一命呜呼。魏忠贤失政后,陈珍进京纳监,始谋得袁州通判一职,署九龙县事。其时,张秀也在九龙县作吏,陈珍把他召进县衙担任帮办事务。县中还有个属官金石,正是当年夺取陈珍秀才头衔之人,怕遭顶头上司报复,辞职离去。不久,陈珍也遭罢官。临行前,他送二百两金子给张秀,叫他赴京再奔前程。谁知陈珍返京途中,突遭风暴袭击,船翻人亡。后张秀任桃园驿驿丞,杨员外的儿子杨琦被授为广西太守。他在赴任途中,经过桃园驿,遇盗遭劫,张秀舍身相救,反被盗贼杀死,幸得一个游方和尚相救,杨琦始得死里逃生。他到任后,在广西大作水陆道场,超度冤魂。不久,自己也出家为僧。 鼓掌绝尘 鼓掌绝尘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凡四十回,分风花雪月四集,每集写一个故事。各集均署“古吴金木散人编”。有明崇祯辛未(1631)年刻本。小说是在《金瓶梅》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它通过真实而生动的故事,多方面地展现了“人情薄似三春雪,世事纷如一盘棋”的明末社会现实。卷首闭户先生的《题辞》,把它同《金瓶梅》和《水浒传》相媲美,说: “吾为鼓掌,香韵金瓶之梅;君拭拂尘,味共梁山之水。”说明作者在创作时,曾有意识地吸取过《金瓶梅》和《水浒传》的艺术养料。在小说的许多具体的艺术描写中,都能找到受《金瓶梅》影响的佐证。 ☚ 石点头 禅真逸史 ☛ 鼓掌绝尘话本小说。明佚名撰。四集,四十回。作者原署“金木散人编”。仅知作者姓吴,余未详。四集为风、花、雪、月,集各十回,每集写一独立故事。风集叙书生梅萼与歌伎韩玉姿婚姻故事;花集叙娄祝、俞生、林生等领兵征伐鞑靼故事雪集记文荆卿与李若兰婚姻故事;月集记张秀报恩遇难故事。有明崇祯刊本,一九八五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整理本。 鼓掌绝尘四集四十回。题 “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氏不知。孙楷第据临海逸叟叙推断:“刻书者为书林龚某,撰小说者为吴某,当亦选家者流。”该书为小说集,分 “风、花、雪、月”四集,每集演一篇故事,共四篇。每集又分十回、回有偶句题目,回数又累记承接,如第二集(花集)第一回标“第十一回”,似长篇小说体例,实际各集独立。所谓“风花雪月”各集名,亦与内容不相关涉,任意附缀而已。其风集、雪集所叙为才子佳人恋爱故事;风集叙杜萼、康汝平两书生分别与韩相府歌妓韩玉姿、韩蕙姿恋爱故事;雪集叙姑苏书生文荆卿与李若兰恋爱故事。都是以诗词题咏唱和相慕,私订终身,约期幽会,终局是男主人公登第得官,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模式不出明清同类小说俗套。花集叙公子娄祝、俞祈为友,有几番意外得宝奇遇,穿插骗子夏方的故事,结局是奉旨征西,俞阵亡,娄封侯。月集叙浪荡子张秀一生事迹,结合叙述杨员外儿子、富商陈进及其子陈珍故事,涉及魏忠贤事。花、月二集人物较多,但线索凌乱,失去主脑。该书叙事追求传奇性,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但在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书有明崇祯间本衙藏板本,日本内阁文库和大连图书馆有藏。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校点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校点本出版。 《鼓掌绝尘》gu zhang jue chenClapping Your Hands to Get Rid of Worldly Dust→金木散人 (Jinmu Sanr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