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系统相关性原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系统相关性原理

系统相关性原理

系统不是单一的一个质点,也不是铁板一块的一个整体事物,而是由一些关联“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且这些部分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的甚至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同时,这些部分同环境也是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性。它告诉人们,系统中任何要素的存在和运动变化都与其它的要素相关。因此,要处理一个要素,就必须充分考虑对其它要素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系统论的相关性观点。任何系统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动态性,取决于系统的相关性。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与唯物辨证法普遍联系的原则是一致的。正是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了系统发展变化的根据和条件。如恩格斯说:“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质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因此,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实质,是揭示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系统状态的影响。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内部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在系统整体中,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减少了作用各方的自由度,相互协同使作用各方形成各自没有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协同可以使各方产生非线性的协调同步作用,从而使系统整体产生新的性质和功能。可见,系统的整体性渊源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如果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使系统产生功能放大效应,则称为积极相关; 如果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使系统产生功能缩小效应,则称为消极相关。拿管理工作来说,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的基本要素,在未经管理之前往往是分散的、杂乱无章的。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按一定的目标要求,把各种分散的,互不相关的要素,组织成有机相关的整体——管理系统。通过各项管理职能的履行和实际的管理活动,有效地控制消极相关,促进积极相关,以增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求得管理系统最佳的整体功能。
(2)要素与系统整体的相关性。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每一个要素通过结构这个中介,和系统整体发生联系,结构越合理,每个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由系统效应而产生的整体功能就越好。同时,正是由于要素是通过结构与系统整体发生联系的,所以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的改变,就会影响与之相关的要素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结构导致系统整体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堤坝上的一个缺口,会使整个防护堤因此而失去作用,导致洪水泛滥。人体中某一部分组织开始病变,则可能会蔓延全身,导致整个肌体坏死。可见,忽视要素变化是错误的。过去在“左”的指导影响下,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为此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其结果是水土流失,气候失调,造成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而且使林牧收入大大减少。这说明,要素与系统的相关性,也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农业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农业系统又是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处在整体——要素——环境的辨证统一之中。在某种情况下,从局部看来几乎是合理的,但如果它破坏了整体的有机相关性,使整体关系失调,那么从整体上看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从整体出发,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的全局观念。
(3)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系统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存在于二者的对立统一之中。对于系统来说,环境是系统的环境,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改变(系统创造了自己的环境); 对于环境来说,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系统的变化(环境规定着自己的系统)。系统和环境的相关性,要求人们必须把系统视为开放系统,在环境和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和系统功能的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的关系。为了正确地确定系统目标和规定系统功能,一般可以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调查分析,弄清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由条件推出目标(顺序式); 也可以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估计系统目标,由目标推出所需要的条件(逆序式)。然后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和现实条件相比较,看哪些条件具备了,哪些条件不具备。对于不具备的条件,或者创造条件,或者修改目标。目标确定之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要密切注意环境因素系统状态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调节控制,使系统状态符合目标状态的要求。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动态相关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性原理是系统思想的核心,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整体性原理的延续和具体化。动态相关性原理对实际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实际运用这一原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何一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他要素相关。系统中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相关要素的相应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要想改变某些不合理要求的要素时,必须注意考察与之相关要素的影响,使这些相关要素得以相应的变化。系统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同步性,可以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匹配,从而增强协同效应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2)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是随时间变化的,由此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性质和状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必须把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在动态中认识和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在动态中协调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管理的过程,实质就是把握管理要素在运动、变化情况下,有效地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管理目标的过程。
(3)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都存在于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之中。如果说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系统的结构联系,使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那么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则形成系统的功能联系,使系统具有某种整体功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功能,表明系统与环境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保持系统整体的性质,产生一定的整体效应。如果系统与环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遭到破坏,系统整体的性质和整体效应就会受到影响以至丧失。因此,一定要在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改善系统。

☚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 ☛
系统相关性原理

系统相关性原理

1.涵义
系统不是单一的一个质点,也不是铁板一块的一个整体事物,而是由一些关联“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且这些部分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的甚至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同时,这些部分同环境也是有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特性。它告诉人们,系统中任何要素的存在和运动变化都与其他的要素相关。因此,要处理一个要素,就必须充分考虑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系统论的相关性观点。任何系统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动态性,取决于系统的相关性。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则是一致的。正是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了系统发展变化的根据和条件。如恩格斯说:“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质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因此,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实质,是揭示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系统状态的影响。
2.基本内容
动态相关性原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内部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在系统整体中,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减少了作用各方的自由度,相互协同使作用各方形成各自没有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协同可以使各方产生非线性的协调同步作用,从而使系统整体产生新的性质和功能。可见,系统的整体性渊源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如果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使系统产生功能放大效应,则称为积极相关;如果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使系统产生功能缩小效应,则称为消极相关。拿管理工作来说,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的基本要素,在未经管理之前往往是分散的、杂乱无章的。管理的任务就在于按一定的目标要求,把各种分散的,互不相关的要素,组织成有机相关的整体——管理系统。通过各项管理职能的履行和实际的管理活动,有效地控制消极相关,促进积极相关,以增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求得管理系统最佳的整体功能。
(2)要素与系统整体的相关性。由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每一个要素通过结构这个中介,和系统整体发生联系,结构越合理,每个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由系统效应而产生的整体功能就越好。同时,正是由于要素是通过结构与系统整体发生联系的,所以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要素的改变,就会影响与之相关的要素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结构导致系统整体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堤坝上的一个缺口,会使整个防护堤因此而失去作用,导致洪水泛滥。人体中某一部分组织开始病变,则可能会蔓延全身,导致整个肌体坏死。可见,忽视要素变化是错误的。过去在“左”的指导影响下,片面强调以粮为纲,为此而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其结果是水土流失,气候失调,造成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而且使林牧收入大大减少。这说明,要素与系统的相关性,也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农业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农业系统又是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处在整体——要素——环境的辩证统一之中。在某种情况下,从局部看来几乎是合理的,但如果它破坏了整体的有机相关性,使整体关系失调,那么从整体上看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从整体出发,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的全局观念。
(3)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系统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存在于二者的对立统一之中。对于系统来说,环境是系统的环境,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改变(系统创造了自己的环境);对于环境来说,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系统的变化(环境规定着自己的系统)。系统和环境的相关性,要求人们必须把系统视为开放系统,在环境和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和系统功能的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的关系。为了正确地确定系统目标和规定系统功能,一般可以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调查分析,弄清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由条件推出目标(顺序式); 也可以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估计系统目标,由目标推出所需要的条件(逆序式)。然后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和现实条件相比较,看哪些条件具备了,哪些条件不具备。对于不具备的条件,或者创造条件,或者修改目标。目标确定之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要密切注意环境因素系统状态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调节控制,使系统状态符合目标状态的要求。
3.启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动态相关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性原理是系统思想的核心,动态相关性原则是整体性原理的延续和具体化。动态相关性原理对实际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实际运用这一原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任何一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他要素相关。系统中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相关要素的相应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要想改变某些不合理要求的要素时,必须注意考察与之相关要素的影响,使这些相关要素得以相应的变化。系统中各要素发展变化的同步性,可以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匹配,从而增强协同效应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2)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要素之间的相关作用是随时间变化的,由此决定了系统整体的性质和状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必须把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在动态中认识和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在动态中协调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管理的过程,实质就是把握管理要素在运动、变化情况下,有效地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管理目标的过程。
(3)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都存在于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之中。如果说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系统的结构联系,使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那么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则形成系统的功能联系,使系统具有某种整体功能。系统具有一定的整体功能,表明系统与环境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保持系统整体的性质,产生一定的整体效应。如果系统与环境的输入和输出关系遭到破坏,系统整体的性质和整体效应就会受到影响以至丧失。因此,一定要在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认识和改善系统。

☚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 ☛
000004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