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麓川之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麓川之役明前期平定云南边境的战役。麓川在今云南瑞丽县,与缅甸接壤。朱元璋平定云南时,麓川宣慰司归明,明以其部族首领为宣慰使。正统二年(1437年)宣慰使思任发叛明。三年沐英等镇之,五年思任发请降。明廷以王振为首的当权者仍然主剿。六年,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发兵十五万征之,一年用兵没有结果。七年再征麓川,思任发逃走。九年明军设置陇川宣慰司后班师。十一年缅甸把擒获的思任发献于明。思任发之子思机发屡遣使谢罪。王振为“尽灭其种类”,于十三年复遣王骥率军第三次征讨麓川。最后王骥认为思氏未可遽灭,双方立石金沙江为界,明军班师。 麓川之役 麓川之役麓川宣慰司在今云南瑞丽等地区,与缅甸接境。明初平定云南,令其地部族首领担任宣慰使之职。明英宗正统二年 (1437),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叛乱。云南总兵黔国公沐晟奉朝廷之命,派官劝谕,思任发不奉诏,而侵掠腾冲、南甸、孟养等地。英宗又遣刑部主事杨宁往谕之,思任发不从。正统四年,朝廷命沐晟及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师征讨,太临吴诚、曹吉祥监军。方政战死,沐晟以兵败自杀。正统五年,黔国公沐昂与都指挥方瑛、柳英平服之。思任发派使者致书云南总兵官,转奏明朝皇帝,表示愿进贡谢罪。下廷臣议论,刑部侍郎何文渊上言,认为麓川弹丸之地,无须兴大兵,而应靠政治去影响,使其归服。侍讲刘球也认为,边防重点应是北方的瓦剌。宦官王振则力主出兵。正统六年,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征麓川。发四川、贵州、湖广兵15万,大征军饷,用兵一年,却无结果,年底班师回京。正统七年,复命蒋贵、王骥征麓川。明军深入高黎贡山,大破叛军。思任发逃走,入缅甸。明军还,思任发复出倡乱。英宗对王骥说: “卿为朕再行。”遂再次起兵。正统八年,蒋贵、王骥军至金齿,向缅甸人索要思任发,不还。明军与缅甸军大战,败之。正统十年底,缅人将思任发献于明军。思任发绝食垂死,为明军斩首。思任发子思机发、思禄发继续为乱。正统十三年,靖远伯王骥奉命率13万明军攻之。思机发不知所终,思禄发与王骥议和,所部居孟养如故。 ☚ 平唐赛儿 土木堡之战 ☛ 麓川之役明代前期平定云南边境的战役。朱元璋平定云南时,麓川宣慰司归明,明以其部族首领为宣慰使。正统二年(1437年),宣慰使思任发叛明。明廷派军镇讨。五年,思任发请降。明廷以王振为首的当权者仍然主剿。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发兵15万征之,次思任发逃走。明军设置陇川宣慰司后班师。十一年,缅甸把擒获的思任发献于明。思任发之了思机发屡遣使谢罪。明廷不准,复遣王骥率军第三次征讨麓川。最后王骥认为思氏未可遽灭,双方立石金沙江为界, 明军班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