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等出行時扈從之儀仗隊。秦漢始有其名,後不爲帝王所專有。因朝代、出行者及出行目的不同而種類不一,儀制、規模各異。如漢有大駕、法駕、小駕之别,均爲天子所專用。唐則四品以上皆給鹵簿。清乾隆十三年規定,僅皇帝、太上皇可用之,自皇太子、親王以下及百官均用儀衛。皇帝所用又分法駕、鑾駕、騎駕三種,三者合一則稱大駕。《西漢會要·輿服上》引《三輔黄圖》云:“〔漢天子鹵簿〕有大駕、有法駕、有小駕。大駕則公卿奉引,大將軍參乘,大僕御、屬車八十一乘……名曰‘甘泉鹵簿’。法駕,京兆尹奉引,侍中參乘,奉車郎御,屬車三十六乘。”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五:“輿駕行幸,羽儀導從謂之鹵簿……按字書:‘鹵,大楯也’……鹵以甲爲之,所以扞敵。”又:“甲楯有先後部伍之次,皆著之簿籍,天子出,則案次導從,故謂之鹵簿耳。”《通雅·禮儀》:“後漢得公孫述瞽師、樂器、葆車,諸物始備。晉增流蘇、馬迹、禽鑿、𦠊斧之類。唐宋相沿,代有增飾……元之輿服乃以漸改,究亦虚文,仍以笠騎爲便耳……今時曰鑾駕,有庫。”《清史稿·輿服志四》:“嘉慶元年,因授璽禮成,陳太上皇鹵簿於寧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