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
我国城市发展在总体上实行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 的方针。这个方针符合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实行这个方针,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它有利于解决我国大城市发展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大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由于过去我们对大城市的发展既缺乏正确的方针,又没有科学的规划,造成了目前各大城市普遍存在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各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使大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有所衰退。现在,解决这些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实行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 的方针,会逐步缩小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差别,有利于把人口截留在中小城市,阻止他们向大城市集中,这是解决大城市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2) 它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农村生产力有了迅速而稳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象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情况一样,正在迅速减少,大量的农业人口要向城市人口转化。按目前世界城市化的一般水平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88%) 计算,到20世纪末,我国将有近3亿农业人口要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些人口如安排到大城市工作和居住,则要新建400多座人口在50万到100万的大城市,或者新建150个左右的特大城市。这样做无论从财力、物力和技术上说,都是不可行的。但是,这些人若继续留在农村土地上,就会阻碍新的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农村的小生产方式就不会改变,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也难以继续巩固和发展,进而还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在通过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据统计,我国现在有2000多个县城,1100多个建制镇,5400多个乡所在地。倘若把这些小城镇都发展起来,那么解决这3亿多人口的转化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及时地运输、加工处理和出售,这些工作光靠原有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若能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小城镇,这些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3) 它符合我国新技术革命发展的要求。当前,一场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其直接结果是导致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这种信息化的产业,是以精确地消耗物质和能量,实行小规模、多样化的产品生产为特征的。而传统工业,是以大规模、标准化、高耗能、高耗原料为特征的。传统工业的特征决定了城市的发展必然要不断地扩大规模,实行物质和能量的高度集中。而新兴产业的发展不需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不需要物质和能量的高度集中; 相反,却需要它们适度分散。因此,继续扩大作为全国和大区范围内的经济、技术、信息中心的大城市规模,已完全不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但是话要说回来,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从总体来说水平还很低,传统工业在我国,特别在中小城市,还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须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有机结合。
(4) 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城市系统发展的特征。大中小城市互相协调,系统发展,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这种系统发展的要求受到很多的人为阻碍。而社会主义的城市发展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城市发展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不再重复那种由于只顾眼前和局部的利益,造成大城市恶性膨胀,规模失控,小城镇不断衰落的历史。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就是对现代城市系统发展的规律的自觉运用。实行这个方针,将使我国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纽带,能把广大农村有效地带动起来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城市体系,从而出现一个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城市系统发展的新局面。